【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全球,大陸原料藥無法順利輸至台灣,藥品供應鏈產生缺口,迄今基層藥師已經通報上千例缺藥事件,當中8成屬同品項通報,而社區藥局則為缺藥通報來源的大宗。
缺藥問題究竟有多嚴重?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3月份進行隨機電訪實測,針對食藥署缺藥通報中的甲狀腺用藥「昂特欣」,於21個縣市隨機各抽查5間藥局是否有存貨,結果顯示6都跟非6都沒有昂特欣藥品的藥局比例分別是5成和6成,其中4個縣市抽查發現,全縣僅1家有存貨,可讓患者領到藥。
食藥署4月7日公告,在缺藥通報的54種藥品中,52種藥品可能有供應不足或因供貨問題而暫時短缺,當中品項包括,肺炎鏈球菌自費疫苗、癲癇、降血壓藥、甲狀腺用藥、強心劑等,這些都屬於常見用藥,影響層面甚廣。
醫改會說,若疫情持續擴大,藥品短缺情況將更為嚴重,受影響的族群會更多,連藥物賦形劑或包材,未來也可能浮現缺貨問題,政府如果未能正視根本問題,醫院、藥局、民眾各自囤藥,嚴重損及患者用藥權益,甚至無藥可用。
由於缺藥議題涉及民眾健康風險及用藥權益,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台灣病友聯盟提出下列5大訴求:
1.建立民眾發生無法於社區藥局領藥之申訴管道與轉介對策。
2.建立因缺藥而改用替代藥品或替代療法導致產生不良反應之通報與諮詢機制。
3.經評估後恐有缺藥之虞的品項及替代,應即時顯示在雲端藥歷供醫師開藥參考,以減少民眾往返醫療院所與藥局或四處尋藥的防疫風險。
4.疫情期間,針對各層級醫療院所與藥局藥品供需狀況之消長,機動調整配比。
5.建議政府稽查今年以來的藥品供應數量與流向,以強力維護防疫情間的市場秩序。
醫改會指出,目前缺藥問題在於官方與民間的認定不同,食藥署主張「經評估有其他替代藥品或治療方法」就不算是缺藥,但社區藥局卻認為訂購不到藥品就是缺藥問題,因為患者不喜歡「三同藥物」(同成分、同劑型、同含量),希望拿到服用已久的藥物。
醫改會呼籲,基層已經出現缺藥危機,政府務必嚴肅面對,積極處理,以免影響患者用藥權益,危及健康。
更多NOW健康報導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整理包
新冠病毒常見「氣溶膠傳播」 哪些公共區域最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