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胃腸道中有許多產氣桿菌,這些產氣桿菌消化了葡萄糖、乳糖或食物的殘渣後,即會產生許多氣體。大多數胃腸道內的氣體會往下藉由「放屁」從肛門排出,但部分胃內的氣體則可能會往上從嘴巴排放出來,就是所謂的「嗝氣」或「打嗝」。
一般人可能認為打嗝是小毛病,不必太在意,但是,頻繁且音量極大的打嗝,不但容易引起旁人側目,更讓患者窘到都不敢出門,無法有正常的社交生活。台北振興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何愛生指出,打嗝是因為胃及橫膈膜受到刺激而產生劇烈收縮,使得胃內氣體迅速由胃的賁門進入食道,再由口腔排出所引起;由於氣體排出瞬間的爆發力極大,打嗝可能發出很大的聲響。
一般人一下子吃得太飽或吃太多辛辣的食物,就可能引發打嗝,這類的打嗝屬於正常的生理反應;但是,當打嗝頻繁到影響睡眠、作息,或打嗝合併胃酸逆流、胸悶胸痛等症狀,以及每天頻繁打嗝超過1周,則可能「病因性的打嗝」,應立即就醫檢查病因。
然而,在腸胃科門診中,多數打嗝的病人,約有8、9成以上都和胃食道逆流有關。何愛生指出,打嗝是胃食道逆流的主要症狀之一,如果持續打嗝,加上胸悶、胸部灼熱感(俗稱「火燒心」)、溢酸水、喉嚨有異物感等症狀,尤其逆流而上的酸水「五味雜陳」,令人非常難受,可確診是胃食道逆流作怪。
「10個做胃鏡的患者中,有8個是胃食道逆流病人」,何愛生指出,近年來這類病患不斷增加,胃食道逆流是標準的現代文明病,固然和民眾的飲食西化有關,例如多吃油炸物、含高油脂食物、甜食、碳酸飲料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等,更和生活型態、工作壓力大及肥胖問題息息相關。
不過,千萬別被電視上胃食道逆流藥品廣告中愛吃甜食、喝咖啡,但身材苗條曼妙的模特兒騙了。何愛生說,廣告前半段吃甜食、喝咖啡,可能刺激胃酸分泌,導致胃食道逆流,但模特兒的身材和臨床上看到的病人卻是「差很大」。
胃食道逆流患者雖然也有瘦子,但仍以肥胖者居多,尤其身體質量指數(BMI)對胃食道逆流症狀與改善程度影響最大,凡是BMI超過25、女性腰圍大於80公分、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以上者,罹患胃食道逆流的比例越高,胃食道逆流與肥胖呈現正相關,且肥胖對胃食道逆流的影響更勝於飲食種類。
因此,對於肥胖且嚴重胃食道逆流的病患,減肥為第一要務,一旦患者配合體重控制,病情往往也能有效改善。不過,何愛生強調,胃食道逆流雖然和食物相關,但不良的生活作息,例如過晚進食、吃完後立即平躺或坐著不動以及壓力過大等,才是現代人胃食道逆流病情激增的主因。(文/常春月刊提供)
編輯:潘哲宇
延伸閱讀
-
腸胃藥列輕症居家照護常備藥 長期服用傷胃嗎?藥師答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898部分確診者都有便秘及腹瀉等症狀,藥師公會全聯會就將腸胃藥列為輕症確診者居家照護期間6種常備藥物之一,藥師表示,長期服用胃藥是不會傷胃的,但應該找出病因,以免延誤治療。 -
寶寶哭鬧不休病因多 兒科急診常見感染輪狀病毒腸胃炎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824出生還沒滿月的寶寶,哭鬧不休,怎麼哄抱,都無法安靜下來,這是新手爸媽的惡夢,新竹台大分院小兒部主治醫師陳政宇表示,常見兒科急診病因眾多,例如:疝氣、腸胃炎、腸套疊,以及對配方奶的牛奶蛋白成分過敏,家長應該提高警覺,如發現幼兒異狀,務必儘速就醫。 -
諾羅病毒來襲!單週11萬人腹瀉就醫 近4週傳83起群聚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414身為學生的你,身邊有人因為腹瀉請假嗎?或是有人在FB提到自己感染「病毒性腸胃炎」拉個沒完呢?因為諾羅病毒正在偷偷入侵大家的生活!疾管署表示,上週(2月20日至2月26日)因腹瀉就診的人多達11萬人,且近4週(1月24日到2月19日)發生83起腹瀉群聚通報。疾管署提醒,勤洗手與注意飲食,才能防範「病從口入」。 -
手掌兩側出現紅斑竟是「肝掌」 就醫檢查發現肝癌初期
癌症新知 / 肝癌1677陳政國醫師指出,肝臟是沒有神經的器官,多數患者當發現肝臟腫瘤時,幾乎已是中晚期,以致於肝癌死亡率居高不下,不過臨床上肝癌患者會出現幾種特殊警訊,可以作為參考,例如「肝掌」,其特徵就是患者手掌的大小魚際處,出現異常紅點或泛紅,或者胸前、四肢發現「蜘蛛痣」,中間有小紅點,周圍佈滿往外擴散的小血管,此外黃疸(眼睛)、腹水、肚皮靜脈曲張、手腳浮腫等,都是肝臟病變的警訊。 -
火燒心未及時治療恐罹癌! 胃鏡檢查僅能揪出20%患者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509目前台灣胃食道逆流檢查方式主要是胃鏡檢查,但此種檢查方式僅能檢測出20%左右的患者,大多數患者可能會因此延誤正確診斷,進而影響治療的成效,病情因而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