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確定懷孕後開心期待迎接新生命,沒想到在產檢時卻發現卵巢癌!國泰健檢部長陳皇光表示,這類個案並不少見,通常情況下保不住胎兒,令人陷入兩難,且患者接受手術後也可能失去生育能力,造成雙重打擊。
陳皇光表示,除了乳癌之外,最常見的婦癌還包括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如果是育齡階段罹癌,在治療上就要考慮保留生育能力,盡量保有一線「生」機。
只可惜,初期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症狀不明顯,僅為不正常出血或分泌物,許多女性朋友對這些警訊不以為意,往往錯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黃金時機。至於卵巢癌的初期症狀更是不明顯,許多患者係因腹部感到疼痛或積水,檢查出來得知原來是卵巢有腫瘤。部分病例則是懷孕後才發現罹患卵巢癌。
陳皇光表示,多數的婦癌可以透過定期的婦科檢查來預防或早期發現與治療,存活率較其他癌症來得高,建議女性應該養成「定期進廠保養」習慣,這是愛自己也是愛家人的具體表現。
以子宮頸抹片檢查為例,約可預防6至7成的子宮頸癌,甚至可以發現癌前病變,還沒有發展成癌症,就予以解決,可說是防治子宮頸癌最有效的方式,如果在初次性行為之前,施打HPV(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則預防效果更好。
政府提供30歲以上、有過性行為女性,每年1次免費的抹片檢查,建議每3年至少檢查1次。由於子宮頸癌與感染人類乳突病毒有關,並經由性行為傳染引起,陳皇光建議有過性行為的女性,隔年就應該開始做抹片檢查。至於並未施打疫苗的女性朋友,建議30歲以後加做人類乳突病毒檢查(刮取子宮頸細胞進行染色檢查是否感染病毒),以做為評估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
陳皇光指出,預防子宮內膜與卵巢,則可透過超音波檢查子宮或卵巢是否異常,女性在停經前,子宮內膜厚度會在月經快來前開始增厚,結束後則變薄;如果停經後(為期1年以上沒有月經),子宮內膜仍有變厚或又突然出血的現象,就要特別注意。
延伸閱讀
-
孕吐該強迫吃東西? 孕期10大常見問題整理包1次搞懂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5760國民健康署彙整準媽咪常見的10大孕期營養問題並破除迷思,提供給準爸媽參考,幫助孕媽咪了解如何攝取相關營養素,協助吃得下、吃得對,讓寶寶能健康成長發育。 -
懷孕期間罹患高血壓 因心臟病早死的風險是常人2倍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302調查結果顯示,有14%的婦女在懷孕期間患有高血壓,而研究結果發現,患有高血壓或子癇前症的女性,相比其他女性的體重更重,除了本身患有妊娠糖尿病之外,還有糖尿病史、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等家族史。 -
新手媽媽產前産後持續貧血 健檢震驚可能與癌有關!
癌症新知 / 胃癌1418在醫師的建議下安排無痛舒眠胃鏡檢查,檢查過程中赫然發現胃部有1處明顯的潰瘍性腫瘤,經切片病理檢驗後確診罹患低惡性度的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MALToma),且有幽門桿菌感染。 -
產後調理必須講究! 網友挑月子中心8大搜尋條件公開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1600辛苦懷胎10月產下嬰兒後,放鬆身心靈必然是懷孕媽咪們最需要的,從常被提到的「按摩椅」、「月子中心餐點口味」和「房間隔音效果」等關鍵字即能發現,因此月子中心提供的月子餐以及相關住房環境和設施,能否讓媽咪們享有尊榮般的享受,便是在選擇產後調養身體之地時的重要考量。 -
撞球名將珍娜李驚傳罹卵巢癌 荷爾蒙過度刺激是禍首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2323國逆婦癌權威、台灣婦癌醫學會理事、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副院長賴鴻政表示,治療卵巢癌的藥物愈來愈多,化療、標靶及免疫療法,切勿輕言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