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覺得耳朵癢老想挖耳朵,恐怕會破壞耳道皮膚保護層,越挖越癢。(圖/ingimage)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常常覺得耳朵癢,不知不覺一直想要挖耳朵,小心挖破耳道保護層!耳朵外耳道上層就是一般皮膚,有一層角質層保護,會分泌油脂避免乾燥,耳垢就是廢棄角質、油脂與髒汙,身體能夠自我排出,假使拿掏耳扒一直挖,有可能讓耳朵外耳道角質受傷,輕則越挖癢,嚴重可能出血受傷感染。
新光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蔡易錚表示,耳朵會癢經常是清潔太乾淨,外耳道皮膚油脂變少太乾燥引發,比較好的做法,不是拿掏耳扒去刮耳垢,反而是用沾了凡士林或乳液的棉花棒,輕微擦拭耳朵外耳道,讓皮膚維持水分,假使耳朵仍然非常癢,就要讓專科醫生檢查,確認有無感染等疾病發生。
蔡易錚接著說明,耳朵其實不需要太常清潔,耳垢(或稱耳屎)大部分無害,身體也能夠自行排出,如果太常使用掏耳扒,雖然可以挖出一些,但也會把部分耳垢往內推,內推耳垢積累太多,反而不利排出體外。更重要的是,挖耳扒會摩擦外耳道皮膚,有可能因此造成傷口引發感染。
蔡易錚強調,門診曾有病患因耳朵內出血就醫,檢查發現外耳道流血,詢問下才發現病患挖耳朵太用力,挖耳扒磨破皮膚,也有患者挖耳朵時,不小心太深入,碰到耳膜受傷,如果傷勢不重,適當治療下聽力或許僅短暫受影響,但如果傷勢太重,也不能排除有永久性傷害。
蔡易錚提醒,最好不要有挖耳朵習慣,經常挖耳朵反而越挖越癢,還會有傷害風險,更不要讓別人幫忙挖耳朵,由於不知道深度和力道,受傷機會有可能更大,如果耳朵癢反而要做好保溼,持續癢不停最好就醫檢查。
延伸閱讀
-
疾管署愛滋病預防投藥計畫起跑 降低感染風險9成以上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222配偶或伴侶是愛滋病感染者,或35歲(含)以下自我評估可能會有危險性行為民眾,符合資格可加入「愛滋病毒篩檢與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PrEP)計畫」,藉由預防性投藥,愛滋病預防可達9成以上。 -
男子洗澡後掏耳朵驚見血絲 就醫確診是罕見外耳道癌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1338許多器官都可能罹癌,但很少人知道原來耳朵也會長腫瘤。1名50歲男子洗澡後習慣以棉花棒掏耳,但最近1年來,掏了右耳後,總發現棉花棒上有血絲,就醫檢查確診為少見的外耳道癌。 -
產官學合作智慧醫療 科技大廠助台大導入防疫公衛電腦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1264衛福部次長石崇良對此表示,智慧醫療是政府推動6大核心戰略產業之一,自從去年初以來,台灣產官學鼎力合作防疫,在全球嚴峻的疫情中,交出亮眼的成績單。前線醫療人員的第一關安全防護,是我們的重要基礎,而後疫情時代除了針對醫護人員為首要的疫苗施打對象,採用公衛電腦的意義在於能進一步防患於未然,為醫護人員的日常運作,構建基本防護網,很高興這次凌華科技及友達光電能拋磚引玉,成為台灣防疫最堅強的後盾。 -
喉嚨卡卡出現異物感不是小問題 病因不同結局天差地遠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312喉嚨異物感、喉嚨卡卡是耳鼻喉科門診常見的就診症狀,其他科別也常因此症狀轉介至耳鼻喉科門診。有許多疾病會造成此症狀,咽喉發炎、扁桃腺結石、過敏性鼻炎、鼻竇炎、誤食異物、胃食道逆流、胃酸咽喉逆流症、消化道疾病、頭頸部腫瘤、頭頸部肌肉骨骼疾病、自體免疫疾病、身心科方面疾病(壓力、焦慮、憂鬱)等皆會造成喉嚨異物感,其中過敏性鼻炎及胃酸咽喉逆流症為臨床上最常見的原因。 -
燙傷敷蛋白? 醫師糾正:沖水冰敷快就醫以免2次感染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277燙傷時,該如何急救?坊間有此一說,可以塗抹蛋白,因為蛋白是無菌、無雜質,有助於傷口癒合,對此,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警告,皮膚遭燙傷、灼傷時,第1時間必須先用清水沖洗傷口,並盡量冰敷,緊急就醫,千萬不可在傷口塗抹任何東西,以免造成2次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