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藥不喝水胸口中段疼痛 恐藥物性食道炎及潰瘍作祟

7817
王澍清 報導
吃藥喝水
▲林先生每天習慣不喝水直接吞維他命,直到吞東西時感到卡卡、痛痛的,就醫發現為藥物性食道炎及潰瘍。(圖/ingimage)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36歲林先生有每天服用維他命的習慣,但嫌麻煩就沒有喝水直接吞藥丸,直到最近吞東西時總覺得卡卡、痛痛的,才至腸胃科就診,經胃鏡檢查發現食道中段發炎,有數個約0.5至1公分的潰瘍,確診為藥物性食道炎及潰瘍。

 

國泰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朱淯銘表示,藥物性食道炎及潰瘍的成因,是服用藥物或維他命等保健食品時,水喝的太少,或是服藥後直接平躺,造成藥物卡在食道,刺激食道黏膜所引起。在食道中段的地方因為周圍有主動脈弓經過,由外向內擠壓形成1個生理性的狹窄空間,造成藥錠容易卡在這個地方,藥物溶化後,因藥物成份具有刺激性,就會造成食道的發炎和潰瘍。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體型較為嬌小、食道較窄,且較常因為泌尿道感染、經痛等原因而服用抗生素、止痛藥等藥物,因此,更容易罹患藥物性食道炎及潰瘍,建議服用藥物後,不可馬上平躺休息。

 

朱淯銘舉例,20歲王小姐因為青春痘問題至診所就醫,皮膚科醫師生開立四環黴素,囑咐1天服用4次。但她習慣在睡前服用藥物後就立刻躺下睡覺,不料,隔天胸口中段疼痛,伴隨吞嚥不適。

 

藥物性食道炎及潰瘍特點在於胸口中段的疼痛,能夠用手指明確指出疼痛點,且伴隨吞嚥疼痛,嚴重時就連喝水也會痛,最重要的是,發病前1到2天曾服用藥物。治療感染症的抗生素、非類固醇類止痛藥、治療骨質疏鬆的雙磷酸鹽類藥物,都容易造成食道發炎及潰瘍,不過,較大顆的藥物都可能卡在食道中段,引發不適。

 

朱淯銘提醒,服用某種藥物後產生胸口中段疼痛、吞嚥困難,應到腸胃科就醫,由醫師問診確認病因。低風險的年輕病患,不一定非得要做胃鏡,可以先用藥物治療,如果沒有改善再安排檢查;至於年齡較大的患者,如有其它警示症狀,像是嘔吐、腹痛、大便變黑、體重減輕,以及有抽菸、喝酒、嚼食檳榔等不良習慣,建議做胃鏡來確認病因。

 

在治療方面,以類似胃乳的口服懸浮液為主,覆蓋在黏膜和潰瘍傷口的表面,形成物理性保護。另外,開立抑制胃酸的藥物,避免胃酸逆流造成進一步的傷害。為了避免復發,建議少吃太硬和太燙的食物,用藥時,可以考慮將藥物磨成粉,或配大量開水服用,服藥後30分鐘內不可以平躺,睡前的藥物請至少提前30分鐘服用。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