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子宮頸癌為台灣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發生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西元前450年,有「醫學之父」之稱的希波克拉底,就曾發現過子宮頸癌的存在。為此,財團法人台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特別邀請徐千田防癌研究基金會董事阮正雄醫師,與民眾主講「子宮頸癌預防與治療」,帶領民眾更深入了解子宮頸癌。
在早期,子宮頸癌是女性癌症發生率排名第1位,每10萬個人就有28.13個婦女確診,人數比起乳癌患者更多,但自從民國84年開始,政府大力推行子宮頸抹片檢查後,罹病人數大幅下降。
阮正雄醫師解釋,子宮頸癌的好發位置多在子宮頸口鱗狀上皮與子宮頸管柱狀上皮交界處。而子宮頸癌的病變與乳突瘤病毒有關,這類病毒多半源自於男性,再經由性行為傳染,因此沒有性行為的婦女感染機率較低。
阮正雄提到,在過去,若想檢驗是否罹患子宮頸癌,需使用鴨嘴形狀的擴張器將陰道撐開檢查,隨著醫學進步,現已改良為抹片檢查。當檢查發現異常時,會建議進一步接受陰道鏡檢查,醫師會以3%至5%的醋酸塗抹於子宮頸處,藉由高倍數放大的陰道鏡輔助檢查,能清楚看到病變的程度與位置,若有病變會呈現白色,越白代表病情越嚴重。最後再進行切片病理化驗,確定是否有癌前病變。
為降低子宮頸癌發生率,政府現已編列預算,將抹片檢查納入健保,補助30歲以上女性每年可免費進行1次檢查,定期的篩檢能發現早期子宮頸癌的比例相當高,可幫降低6至9成的發生率及死亡率,且早期的5年存活率也在9成以上。
最後,阮正雄醫師提醒,民眾應養成規律運動習慣,維持營養均衡,有性行為的婦女,除應注重性行為過程的衛生,還需定期接受子宮頸癌抹片篩檢,讓病情得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若是未發生性行為的女性,也可以透過施打HPV疫苗,將病變發生率降到最低。
下一場健康講座活動時間預訂於108年12月21日(六)舉行,如欲取得最新活動消息的民眾,請上網搜尋「北醫校友會教育基金會」或「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或撥打專線:(02)2391-5568洽詢。
延伸閱讀
-
防疫期間宅在家好無聊 交友APP暗藏春色菜花朵朵開
兩性關係 / 愛愛這檔事1580中醫師黃慶雲表示,門診中有不少患者都是因一夜情、不固定性伴侶而罹患菜花,與其他淋病、梅毒等性病相比,菜花的感染力較強,一旦與菜花患者接觸,被感染的機率將近50%。菜花在醫學上又稱為「人類乳頭瘤病毒」與「尖銳溼疣」(HPV),其傳染途徑主要透過性行為,因此建議與陌生人發生性行為時,務必要做好防護措施,若不幸罹患,也要盡早就醫,避免症狀惡化或是再度傳染給他人。 -
講座報名/打破不孕迷思 王呈瑋醫師好孕開講
醫藥衛生 / 名家開講1447王呈瑋說明,女人從出生就已經決定好這一生總共有多少顆卵子,並不會另外增生,一般女性體內約有200萬顆,但可受精的卵子卻僅有480顆,因為每個月在排卵的過程中,其實是有好幾顆卵子都在排隊,但唯有1顆能被判定為「優質卵子」,它將吸收身體所有的養分,造成其他卵子萎縮,最後才順利由卵巢排出。 -
講座報名/頭痛OUT! 專家解鎖神經密碼透視頭痛問題
醫藥衛生 / 名家開講1445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蔡睿蘋表示,頭痛主要分成2大類,第1大類是原發型頭痛,這類大部分是屬於良性的頭痛,無須太過擔心,頭痛就只是1個症狀。第2類叫做次發型頭痛,是由器官病變所造成的非良性的頭痛,遇上這種頭痛就得要找出頭痛的原因了。 -
講座報名/破解耳鳴眩暈迷思 李宏信醫師健康開講
醫藥衛生 / 名家開講1400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指出,耳鳴不只是中老年人才可能發生,其實耳鳴跟壓力情緒、工作環境、飲食習慣與生活型態皆息息相關,無形中皆會間接導致內耳血管過度收縮阻塞,引發內耳神經組織缺血或養分不足,使內耳神經萎縮退化病變,產生耳鳴或聽力衰退症狀。 -
夫妻「嘿咻」陰道不正常出血 原來太太罹患子宮頸癌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1469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女醫學中心副院長洪耀欽表示,患者經骨盆腔檢查,確定為子宮頸癌第1期下,腫瘤大小約5公分,經討論,患者選擇先接受「新輔助化學治療」(手術前化學治療)3次後,再接受手術治療,包括根除性子宮全切除、兩側卵巢輸卵管切除、兩側骨盆腔淋巴腺摘除,和恥骨上膀胱造廔手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