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49歲的張小姐,2年前因嚴重腹瀉被診斷為腸胃型感冒,問診時無意間透露幾月前才摸到腹部有腫塊,在醫師建議下轉診至雙和醫院進一步檢查,竟發現已是卵巢癌末期!張小姐在經歷了手術與半年化學治療,卻在約1年半後復發,心情頓時又陷入慘淡。然而在醫師不斷的正面開導,加上家人細心陪伴下,再次接受化療,癌症指數才恢復正常,目前透過口服標靶藥物維持治療,甚至還回到工作崗位上。
其實,許多癌症病患都像張小姐一樣,一開始都輕忽了身體的異狀,其實就是罹癌警訊。為了提升民眾對於卵巢癌的疾病意識,鼓勵病友積極面對,適逢9月為國際卵巢癌防治月,台灣癌症基金會特別發表以關懷卵巢癌病友為主題的微電影「照著妳的愛」。台灣癌症基金會副董事長彭汪嘉康院士表示,台灣癌症基金會長期關注女性健康,我們希望能透過微電影與衛教講座推廣,來喚起女性對於卵巢健康的重視與關心。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副院長賴鴻政指出,卵巢癌死亡率雖高,但透過量身打造的治療計畫,還是有助於提升病患整體存活率。建議成年女性每年例行性子宮頸抹片檢查時,可多進行骨盆超音波檢驗,盡早發現卵巢腫瘤,並接受良好的治療。
卵巢癌發生率逐年攀升,近10年增加1.1倍,在台灣有寧靜殺手之稱,據衛福部癌症報告統計,近5成卵巢癌患者發現已晚期,遠遠高於女性常見癌症的乳癌(2成)與子宮頸癌(1成4),這也是卵巢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因之一。根據107癌登顯示2,卵巢癌近2年的死亡率始終維持在1年620人以上,位居女性癌症死因的第8位。
賴鴻政強調,卵巢癌初期完全沒有症狀,有症狀出現後又易被誤認為其他腸胃道疾病,而延誤就醫時機。相對於子宮頸抹片檢查可揪出子宮頸癌,卵巢癌缺乏有效的篩檢工具,超音波雖然可以偵測卵巢是否罹患腫塊,但超音波正常也未必代表未來的1年內不會長出卵巢癌。電腦斷層或磁核共震,並不會當作篩檢的工具,通常是進一步作鑑別診斷時才會用上。有些人則在做正子攝影時,意外發現卵巢上有訊號增強的現象,即使如此,手術時,也大多轉移。
卵巢癌與乳癌一樣,有遺傳因素。倘若本身已得過乳癌或家族有相關疾病史的女性,建議也可透過癌症基因檢測方法如BRCA基因檢測,預測罹癌的風險,必要時預防性切除,預防卵巢癌的產生。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9月為國際卵巢癌防治月,台灣癌症基金會特別發表以關懷卵巢癌病友為主題的微電影。(圖/台灣癌症基金會提供)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