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可以吃含酒類食物嗎? 5歲以後較適合

5584
【文/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兒科主治醫師 巫漢盟】
酒桶
▲酒精學名又稱為乙醇,乙醇特性就是「不需要消化就可以吸收」,而且吸收速度也相當快,當人體吸收後,透過循環進入肝臟時,會先由乙醇去氫酶代謝成「乙醛」,然後再被乙醛去氫酶代謝成「醋酸」。(圖/ingimage)

日前有媽咪私訊詢問,孩子到底能不能碰含酒類食物,例如:薑母鴨、麻油雞或酒釀桂圓麵包等,這次阿包醫生就來跟大家聊聊酒類食物的常見問題。

萊姆酒冰淇淋、酒釀桂圓麵包…孩子可以吃嗎?

說到市面上的含酒類食物實在太多,像是中式料理的羊肉爐、麻油雞、薑母鴨,西式的萊姆酒冰淇淋、紅酒燉牛肉,或是麵包店常出現的酒釀桂圓麵包等,不勝枚舉,但是這些含酒類食物到底能不能讓孩子吃呢?首先要先來了解幾個問題:

問題1:嬰幼兒肝臟什麼時候成熟?

肝臟是人體重要的新陳代謝器官之一,每個入口的食物、藥物等經由腸道吸收後,會透過血液循環直到肝臟,肝臟收到這些物質後會先進行新陳代謝,將大分子分解、轉換、合成為其他分子供身體利用或變成大小便排出體外。

至於嬰幼兒的肝臟在什麼時候成熟,答案是5歲後才會漸漸成熟,在此之前,身體吸收、代謝的功能有限,千萬不要嘗試餵食不符合孩子年齡的食物。

問題2:碰酒後可能產生哪些後果?

酒精學名又稱為乙醇,乙醇特性就是「不需要消化就可以吸收」,而且吸收速度也相當快,當人體吸收後,透過循環進入肝臟時,會先由乙醇去氫酶代謝成「乙醛」,然後再被乙醛去氫酶代謝成「醋酸」。

但乙醛又是什麼呢?它是1種致癌物,若身體長期累積該物質就會提高罹癌機率。也許有人會問:「它不是可以被代謝掉嗎?」不幸的是,台灣人大多有乙醛去氫酶基因缺損的問題,因此罹癌風險也較高。

除了會提高致癌機率,由於嬰幼兒身體發育尚未成熟,就算只是食用含酒類食物,身體也未必能在短時間內代謝完全,輕者容易引起頭暈、嘔吐、精神不濟等狀況,嚴重則可能會引起癲癇、昏迷等。

此外,若孩童長期接觸酒精,會影響自我控制能力、判斷力下降、注意力不佳、大腦發展受損、生殖器病變等傷害。還有研究顯示,未成年孩童提前接觸酒精,日後對酒精的成癮性就會提高4倍!

問題3:酒精在烹煮過程中真的可以揮發掉?

相信爸媽一定聽過「烹煮食物時,只要煮得越久,酒精就能夠被揮發掉。」的說法,但這說法真的可信嗎?答案是:幾乎不會。

美國農業部曾做過1項實驗(實驗報告參考網址https://www.nal.usda.gov/sites/default/files/fnic_uploads/Alcohol-Retention.pdf),他們利用部分酒品烹煮料理,並測試燉煮後遺留下來的酒精濃度,結果顯示如下:


▲酒品烹煮料理,並測試燉煮後遺留下來的酒精濃度結果顯示。(圖/健康傳媒製作)

至於台灣傳統料理中的羊肉爐、麻油雞、薑母鴨的殘存酒精濃度為何?阿包醫生沒能查到相關資料,且各地料理方法不盡相同,其中添加酒的種類可能也不同!但由上表可推論,不論是利用哪種方式烹煮,料理中的酒精幾乎無法完全揮發殆盡,尤其又以燒烤殘留的濃度最高,煨煮方式則相對較低,但即使濃度僅剩4%,對身體尚未發育成熟的嬰幼兒來說,只要一點點的酒精都能造成不小的影響,因此不宜添加。

問題4:哺餵母乳媽咪可以喝酒嗎?

答案是:不宜。

國民健康署建議,媽媽應盡量不要喝酒,若是要喝每天也不應超過每公斤0.5公克的酒精,也就是1罐350CC的罐裝啤酒,且喝完後應過2至2.5小時才能餵奶。當然如果哺乳媽媽吃了含酒的麻油雞或其他料理如紅酒燉牛肉,無論喝湯或吃肉,也要同樣間隔2至2.5小時再餵奶,若是間隔時間太短,可能會發生孩子煩躁不安、吸吮量減少等問題。

料理建議

由此可知,含酒類食物對嬰幼兒會造成不小的影響,包括頭暈、嘔吐等,尤其若是沒有拿捏好分量,更可能造成終身傷害,以下提供料理建議。

(一)分開烹煮

建議爸媽在家烹煮食物時,若是遇到含酒類料理,例如:紅酒燉牛肉、三杯雞等,在加入料理酒之前,先將孩子那份取出,另外煮熟,大人的則可繼續料理,避免孩子食用酒類菜餚。

(二)替代其他調味料

不少料理加入酒精之後,不僅可以增添風味,更能促進食慾,因此是做菜不可或缺的調味料之一,但是因為孩子不能食用相關料理,因此爸媽應拿出替代方案,尋找氣味、作用類似的物品,像是以檸檬汁取代白酒、以果汁取代紅酒等,讓孩子在享用美食的同時,也能兼顧美味。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