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3C產品普及化的現代社會裡,白內障已經不再是專屬於老年人的疾病,近年來更有年輕化傾向,在眼科門診中,就有約5%是屬於年輕型白內障患者。
今年40歲的陳先生,自小就因視網膜病變導致右眼幾乎全盲,左眼近視約500度,但從2年前開始,他左眼視力日益模糊,且4個月的時間裡,左眼度數已從1,000度增加到2,300度,診斷為白內障導致,經人工水晶體置換術,才挽救惡化的視力。
台北慈濟醫院眼科部主任醫師徐維成表示,水晶體位於虹膜與玻璃體間,可使光線折射聚焦呈現清晰影像。當原本透明的水晶體,因疾病或退化變得混濁,導致視力模糊,就是白內障。而白內障的可能因子除了遺傳、外傷、老化外,5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青光眼、視網膜病變等眼部疾病也會對水晶體造成傷害。
徐維成指出,20歲之前,人們會因眼軸長度變化而增加近數度數;但若是20歲以後的成年人近視度數加深,則多是水晶體組織成分改變、混濁,導致光線折射角度增加,造成近視。
白內障手術在台灣相當普遍,以陳先生為例,先以「超音波乳化術」將原有水晶體震碎取出,再行「人工水晶體置換術」。考量年紀及視差,患者不適合雙眼同時手術,因此為左眼保留部分度數減少視差,術後3天,陳先生左眼的近視度數已從2,300度降至250度,閱讀距離從原本必須貼在電腦螢幕上才能勉強看到,進步至正常的距離閱讀。
白內障是漸進式變化,且變化時間長達半年到1年,導致患者不易察覺視力有所退化,影響甚深,甚至意識到視力模糊、生活不便時,視力已降至0.1至0.2左右。徐維成提醒民眾,除了適度休息,避免用眼過度外,在戴眼鏡狀態下,眼鏡未磨損、損壞,而看東西的清楚度下降,就可前往眼科檢查,以免延誤治療。此外,20歲以上近視度數顯著增加者,應考量罹患白內障的可能,需盡速就醫。
▲水晶體位於虹膜與玻璃體間,可使光線折射聚焦呈現清晰影像。當原本透明的水晶體,因疾病或退化變得混濁,導致視力模糊,就是白內障。(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延伸閱讀
-
睫狀肌拉「緊」報! 專家示警:眼疾恐接連提早來報到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785要想保護眼睛,就必須先降低睫狀肌、水晶體、黃斑部的工作量,王孟祺醫師提醒,可以先從調整用眼習慣開始,即使上班族再忙,都應該每半小時撥空去上個洗手間、倒杯水休息;外食族可挑選少油、少鹽、蔬菜量豐富的輕食便當,透過多種顏色的蔬果補充花青素,幫助清除自由基,減輕對水晶體與視網膜的傷害。 -
黃斑部病變補充葉黃素有效? 醫師曝「1情況」須手術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21933C科技的進步與便利性的同時,也讓眼科疾病出現年輕化的趨勢,其中包含近來有許多黃斑部病變的年輕患者,眼科醫師謝明宏指出,黃斑部是影響視力最重要的部位,以往常見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如今因為人們生活型態的改變,竟也會發生在30多歲的年輕人身上,使得黃斑部病變的預防及治療需求增加。 -
每天1顆雞蛋多蔬果配抗藍光鏡片 可降低藍光危害視力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1567如何降低藍光危害視力?陳瑩山提出「內服外用」概念,每天至少吃1顆雞蛋,並攝取足夠的蔬果。使用3C產品時,每30分鐘,休息10分鐘,且保持適度距離。另配戴可以過濾藍光的鏡片。 -
老年低頭族注意! 過度用3C恐加速「這病」視力模糊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2326現代人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使用手機上網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許多長輩也會使用手機滑臉書、傳LINE、追劇等。但您知道過度使用3C的習慣,可能會加速白內障形成? -
眼睛經常性乾澀疲勞可能是淚水缺油脂 圖解乾眼症治療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1410「在門診大概有四分之一的患者有乾眼症的狀況,比例頗高。」乾眼症比較常見的症狀,包括眼睛乾澀、眼睛疲勞,可能有一些發炎的症狀,例如眼睛癢、分泌物較多、有刺痛感,等外在刺激較敏感,嚴重還會造成視力模糊。侯宗昀醫師指出,除了依照指示使用人工淚液外,建議接受進一步檢查,若是瞼板腺功能異常,便可盡快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