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行為真能有助於改善巴金森氏症患者的健康嗎?答案是可能的。(圖/ingimage)
性行為真能有助於改善巴金森氏症患者的健康嗎?答案是可能的。最近1項新的研究認為,巴金森氏症患者的性行為狀況,可能有助於預測,甚至影響巴金森氏症的病情發展,研究刊登在《歐洲神經病學雜誌》(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
義大利薩雷諾大學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心的助理教授Marina Picillo博士說明,他們進行了1項為期2年的研究,追踪了355例巴金森氏症患者的性生活習慣和疾病的發展。
MarinaPicillo和團隊們從研究中得出1個結論,在患有巴金森氏症的男性中,那些性行為頻繁的患者,回報時不但胃腸道症狀可能性比較小、運動障礙較低,也與生活品質變好和發生憂鬱情形較低有關;但這個研究有1個阻礙,就是這1套理論似乎只適用於男性。
但也可能是調查導致偏差,因為男性的參與人數是女性的2倍(238名男性對117名女性)。除此之外,研究者也提出,由於社會風氣使女性不會主動談論性行為和生殖方面的問題。
即便如此,MarinaPicillo博士和研究團隊認為,這些研究結果值得被運動障礙方面的專家的關注,可能將巴金森氏症患者的性行為狀況,視為影響巴金森氏症發展的重要依據。
延伸閱讀
-
講座報名/腦中風有前兆? 神經醫學專家談預防與保健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400中風常見的症狀是甚麼?如何預防,遠離中風的危險因子?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蔡睿蘋將於5月7日星期六下午,受邀財團法人台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的邀請,為現場民眾分享「眩暈、頭痛、手腳麻是腦中風前兆?專家談腦中風的預防與保健」。 -
歌后詹雅雯罹巴金森氏症 醫曝高危險群50歲以上要小心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1413金曲歌后詹雅雯曾提過自己有巴金森氏症,左腦中度萎縮並且在2個月內瘦8公斤。巴金森氏症向來是不少人聽過,卻常與阿茲海默症搞混的疾病。而該疾病是50歲以上相當常見的疾病,看到長輩走路駝背、或有點拖著腳走、容易跌倒等運動障礙,建議要及早就醫,延緩惡化。 -
定期運動可以防止記憶力下降 這有氧運動最容易被低估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098研究的主要作者Kenneth P. Dietrich 藝術與科學學院的臨床與生物健康心理學博士生Sarah Aghjayan表示,從研究來看,每周運動大約3次,持續至少4個月,就可以得到情節記憶能力的好處。 -
講座報名/手抖不停是巴金森氏症? 專業醫師開講解析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416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蔡睿蘋醫師將於3月5日星期六下午,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401室(台北市徐州路2號4樓)受邀主講「手抖、動作慢? 『巴金森氏症』的預防與治療」公益講座。 -
Omicron只是小感冒不用怕? 感染後恐出現永久性疾病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605世界衛生組織的Maria Van Kerkhove表示,任何的長期影響通常會在最初感染症狀消失後90天左右出現。整體來說,從一些估計中發現,通常有超過3分之1的 COVID-19患者會出現一些長期COVID症狀,包括:疲勞、腦霧、呼吸急促、焦慮和其他問題。如果因為COVID-19而住院的患者,則更有可能出現永久性的疾病,而且別以為輕症沒關係,研究顯示,即使在輕微感染後也可能發生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