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至已過,不少家長向中醫診所預約「三伏貼」,希望透過特定穴位中藥敷貼調理體質,改善慢性、虛寒性疾病症狀。(圖/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提供)
夏至已過,不少家長向中醫診所預約「三伏貼」,希望透過特定穴位中藥敷貼調理體質,改善慢性、虛寒性疾病症狀,不過,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李俞生說明,並不是每個人都適用「三伏貼」,孕婦、1歲以下小孩以及嚴重心肺功能不足等就不宜接受這類敷貼療法。
李俞生指出,夏至是1年之中日照時間最長的1天,卻不是最熱的時候,而是夏至之後的第3個庚日開始,也就是所謂的三伏天,陽氣續積達到高點,人體氣血趨向於體表、皮膚毛孔開張,有利於藥物滲透,祛除邪氣。李俞生解釋,「三伏貼」是中醫學對於慢性、虛寒性疾病的保養方法,清朝《張氏醫通》記載,寒性哮喘可以利用中藥外敷得到良好控制。
李俞生表示,「三伏貼」是中醫在陽氣最旺盛的時節,針對特定穴位的中藥敷貼,可說是中醫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獨特方法之一,將辛散溫熱的中藥敷貼在人體背部的穴位,補充與激發人體的陽氣,具有溫通經絡、祛除寒邪與痰濁的功效,進而減緩肺部過敏性疾病發作的頻率與嚴重程度。
三伏貼所使用的穴位敷貼藥材,一般多為辛溫通絡的中藥,例如,元胡、細辛、白芥子,再加上生薑汁調製成膏狀,在背部膀胱經或督脈的穴位(大椎、定喘、風門、肺俞、脾俞、腎俞等)敷貼。穴位貼敷治療方法簡便,非侵入性又無毒副作用,不過,孕婦以及1歲以下小孩、嚴重心肺功能不足、皮膚經短時間敷貼即會過敏、大量起泡的人,以及發燒和咽喉發炎者,均不適合三伏貼灸治療。
李俞生說明,今年初伏在國曆7月12日、中伏在國曆7月22日、末伏在國曆8月11日。敷貼當日一定要禁食生冷、油膩以及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響治療的效果。如果皮膚起紅腫、搔癢立刻撕下藥餅,並塗擦適當的消炎藥膏。
延伸閱讀
-
「夏至」養生宜「養心」 中醫建議養生茶飲護心增免疫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265中醫師吳宛容表示,「夏至」時節過後,開始進入中醫所謂的「三伏天」,指的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日子,此時天氣悶熱流汗多,如果忘記補充足量水分,容易好發心血管疾病。 -
中西醫跨團隊合作 提供新手媽媽最完善的月子調養計畫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019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婦兒科主任王瑜婷說明,目前在台灣坐月子的形式不外乎在家接受長輩照顧、訂購月子餐、聘用月嫂,及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或月子中心等,其中,產後護理機構相對產婦及家庭而言有較長的適應及準備期,且醫療團隊中包括護理、營養、婦產、兒科、中醫、身心科等,定期的訪視也更能掌握產婦及新生兒各方面的健康狀態,隨時改變照護策略。 -
三伏貼除了緩解鼻過敏不適 也可改善女性經期不順痛經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865防疫期間也要注意保健!節令已經「入伏」,又到使用中醫傳統三伏貼的時候,臺中慈濟醫院中醫師指出,三伏貼不僅可以緩解鼻過敏、哮喘等呼吸道症狀,對婦女經期不順、痛經,及虛寒型腹脹、腹瀉症狀也有緩解效果。疫情「微」解封,防疫也別忘記調節身體的免疫功能。 -
耳朵反映身體健康! 中醫耳穴按摩緩解感冒提升抵抗力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364最近寒流一波波來襲,隨著氣溫降低,病毒較為活躍,如今除了新冠肺炎疫情外,又是流感的好發的季節,中醫師盧昱竹表示,中醫認為感冒是天地間的1種邪氣,有風邪、寒邪、暑邪、溼邪、燥邪、火邪等6種邪氣,而不同的邪氣會入侵不同體質的人,所以中醫的治療方式是藉由了解病人的體質,對症下藥來對抗其體質容易感染的邪氣,培養體內的元氣,同時提升免疫力及抵抗力,是中醫治療感冒的優勢。 -
掃QR扣即時查新冠疫情 透過視覺化呈現世界染病風險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1965因新冠肺炎在世界各地快速傳播,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會持續監測世界各國的疫情,並發布旅行健康預警(travel health notices)供民眾參考。旅行健康提示分為三級,代表當地疫情爆發的風險,以及應該採取的相關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