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視鏡再進化 初期腸胃道疾病檢查兼治療

3585
【NOW健康 易禹昕/台北報導】
簡錫淵醫師操作內視鏡
▲原本內視鏡的用途單純,僅用來檢查人體內部器官,近幾年,則進化成一種新式手術儀器,讓外科手術正式邁入「治療性內視鏡術」的醫療時代。(圖/公關照片)

一位63歲侯姓婦人接受糞便潛血篩檢,檢查報告呈陽性反應,她因此忐忑不安,進一步做大腸內視鏡檢查,檢查結果在直腸發現一個4.5公分不規則的側面生長型腫瘤,經醫師評估,採用內視鏡治療術,不必開腸剖肚,順利將腫瘤完整地剝切,除去了心頭大患。

台安醫院內視鏡治療中心主任簡錫淵指出,包括胃腸潰瘍、腫瘤癌症、膽道結石、消化道狹窄等消化器官疾病,對於國人健康的危害,不亞於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因出血性潰瘍、胃腸穿孔、急性膽管炎,必須緊急開刀。

此外,在國人10大癌症排行榜中,消化系統癌症就占了將近一半,其中又以大腸直腸癌新增人數最多,簡錫淵提醒,民眾應定期接受糞便潛血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而治療消化道疾病,以藥物為主,部分患者病情嚴重,則需開刀,但傳統外科手術風險較高,除了麻醉之外,還得開腸剖肚,留下不小的疤痕,讓不少人望之卻步。

簡錫淵說,原本內視鏡的用途單純,僅用來檢查人體內部器官,近幾年,則進化成一種新式手術儀器,讓外科手術正式邁入「治療性內視鏡術」的醫療時代。舉例來說,「治療性內視鏡術」是經口或經肛門進入人體,不必切開皮膚,不會留下疤痕;透過微創治療,避免切除整個器官或部分器官,可提高患者術後生活品質。

由於傷口相當小,也可減輕麻醉劑量,多數患者只需利用靜脈麻醉,術後的傷口恢復快速,且大幅減少疼痛感,一般在治療當日,或隔天即可回復進食,優點很多。以侯女士為例,在靜脈麻醉後,先注射藍色的藥水將薄薄的腸壁分層,接著用內視鏡專用的針狀電刀,沿著粘膜下層將腫瘤完整地剝切下來,手術僅歷時1.5小時,僅需住院4天。

不過,簡錫淵提及,「治療性內視鏡術」也有其侷限性,通常適用於消化道疾病即將發生前,或變得嚴重前,如果發現得太晚,症狀嚴重、腫瘤太大,還是需要大型外科手術才能處置。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