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成因不只鼻腔狹窄 空鼻症也會導致

3453
【NOW健康 林雁茹/台北報導】
醫師邱昱勳
▲別人是鼻腔狹窄或是呼吸道感染,但她卻是鼻腔過於空曠,導致鼻塞,屬於少見的「空鼻症」。(圖/醫院提供)

幾乎每個人都有過鼻塞經驗,但63歲黃小姐鼻塞原因卻跟一般人不一樣,別人是鼻腔狹窄或是呼吸道感染,但她卻是鼻腔過於空曠,導致鼻塞,屬於少見的「空鼻症」。

新光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邱昱勳指出,傳統觀念認為,鼻塞就是鼻腔狹窄,其實不盡然,鼻塞成因眾多,可能是病理因素,如鼻竇炎,腫瘤等,或是結構因素,如鼻中膈彎曲、下鼻甲肥大、鼻閥狹窄等,必須仔細的鑑別診斷,才能找出真正致病原因。

邱昱勳表示,「空鼻症」為術中過度切除鼻甲(通常為下鼻甲),造成過大的鼻腔空間,使鼻腔內氣流變成渦流,鼻黏膜感知不到空氣流動,而有鼻塞的感覺。

此外,「空鼻症」患者剩餘的鼻黏膜暴露在未經過濾及調節的空氣中,長久下來,纖毛細胞退化受損,慢慢產生乾燥及過度萎縮的情形,一般來說,「空鼻症」是不會自行痊癒的。

黃小姐鼻塞病史長達數10年之久,曾經接受過2次鼻雷射及1次鼻中膈及下鼻甲手術,但術後未獲改善,到處就醫,但檢查結果均為鼻腔空間夠大,不須再次手術,只要吃藥控制慢慢習慣即可,因久病不癒整個人情緒低落。

邱昱勳說明,在確診病因之後,採用黃小姐耳軟骨進行下鼻甲新生手術,重建1個新的下鼻甲,讓鼻腔空間縮小到原來的大小,術後傷口恢復良好,至今2個多月,不再鼻塞。

邱昱勳指出,治療「空鼻症」也可採用非手術,在鼻腔表面塗上保護性凝膠或使用鹽水噴劑保持鼻內濕度避免感染,有助於改善剩餘鼻黏膜的健康,避免萎縮。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