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痣胎記勿輕忽 中年後恐惡化成黑色素癌

4791
【NOW健康 易禹昕/台北報導】
李政源醫師
▲大部分黑色素癌均屬於惡性,國內患者容易出現在手掌、腳底、指尖等部位,因為缺乏警覺,延誤治療,容易轉移至骨盆腔、腹壁、肺部等部位,1年存活率偏低。(圖/台北榮總提供)

50多歲林先生,從小右臀部有一顆黑痣,就像胎記一樣。隨著年紀增長,黑痣逐漸變大超過10公分,不料,今年年初黑痔表面逐漸突起,稍微有搔癢感一抓,竟然滲出血來,就醫檢查發現為先天性黑色素痣轉變為惡性黑色素癌。

台北榮總皮膚部主治醫師李政源指出,大部分黑色素癌均屬於惡性,國內患者容易出現在手掌、腳底、指尖等部位,因為缺乏警覺,延誤治療,容易轉移至骨盆腔、腹壁、肺部等部位,1年存活率偏低。

李政源解釋,台灣黑色素癌盛行率約10萬分之1,每年新增200多名案例,與歐美相較,比率明顯較低,但因民眾對於黑色素癌認知不足,以致於大部分患者未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確診時都已經到了晚期,治療棘手。

李政源指出,「非典型痣症候群」屬於黑色素癌高風險族群,主要定義有2點,有黑色素癌家族史,且全身黑痣大於50顆,提醒這類民眾平常可用手機拍照,紀錄黑痣變化。

而幾乎每個人身上都有黑痣,如何早期發現黑色素癌?李政源提出了「ABCDE」5大準則:

A(Asymmetry對稱性):

若痣的左右、上下不對稱,表示有一邊的生長速度快過一邊。需要特別注意。

B(Border邊緣):

良性的痣邊緣圓滑,境界分明,但有問題的痣可能邊緣缺角或突起、呈鋸齒狀。

C(Color顏色):

良性的痣顏色均勻,但如果痣深淺不一,有不對稱的多種顏色,或外圍有白的一圈等,就要注意。

D(Diameter直徑):

直徑若大於0.6公分的痣,要特別留心。

E(Evolving改變):

痣的本身產生任何變化,例如,快速隆起、擴大、顏色變化,甚至出血。

李政源說明,只要出現上述「ABCDE」變化,應儘速就醫,接受檢查,如有皮膚癌家族史者,更應時常觀察。平常應該以加強平常防曬,避免過度陽光的曝曬。

   

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