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多家長擔心寶寶過敏,在飲食上嚴格控制,拒絕任何一點可能導致過敏的食物,不過,基隆長庚紀念醫院兒科團隊一項調查結果推翻了傳統觀念,研究發現,寶寶1歲前的副食品應多樣化,多吃蛋白、蛋黃、花生、魚、有殼類海鮮等易致敏性食物,才能降低過敏風險。
基隆長庚紀念醫院兒童胃腸科主治醫師花曼津表示,寶寶4至6個月大時,應該開始餵食副食品,但許多家長相當困擾,不知該餵些什麼?可以讓寶寶吃蛋類、海鮮等易致敏性食物嗎?歐美國家許多研究結論,寶寶應該多吃易致敏性食物,才能降低日後過敏機率,為了解台灣幼兒飲食與過敏之間的關連性,基隆長庚執行了一項世代性研究,將272名嬰幼兒分為3組,以攝取易致敏性的副食品種類多寡為分組標準。
花曼津說明,這次研究中的易致敏性的副食品共有6種,分別為水果、蛋白、蛋黃、魚、有殼類海鮮、花生等,第1組為攝取1至2種,第2組則是3至4種,最後1組則攝取5至6種。研究期間,由家長記錄寶寶飲食及身體狀況,有無腸胃不良症狀。寶寶在1、2、4、6個月大時,回診接受檢驗,最後在1歲時抽血檢驗血中40種過敏原,包括20種食物性過敏原、20種吸入性過敏原,以及IgE過敏球蛋白。
研究顯示,在1歲前經常被餵食5至6種易致敏性食物的嬰兒,比起只餵食1、2種易致敏性食物的嬰兒,過敏體質風險約可下降4成之多,而IgE過敏球蛋白指數也顯著較低。至於這6種易致敏性食物中,哪一種食物對於降低過敏風險的幫助最大,結果為經常食用蛋類製品的寶寶,身體抗過敏的保護力最為明顯。
花曼津指出,嬰幼兒的腸胃道免疫系統尚未成熟,但具有可塑性,如果在1歲之前多接觸各種食物抗原,就能培養口服耐受性,提高腸道免疫系統功能,進而降低早期過敏體質的風險。家長應該注意寶寶吞嚥狀況,花生、堅果類需事先研磨處理。1次只吃1樣,連續幾天觀察寶寶有無過敏反應,沒有的話可以再嘗試別種食物。如果寶寶皮膚出現疹子,或是出現嘔吐、腹瀉,可能為過敏反應,應停止餵食,儘快就醫。
延伸閱讀
-
網傳對花生、堅果過敏可多吃綠豆減緩 醫師:無稽之談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320網路上有人謠傳對花生、堅果過敏的民眾,平常可以多吃綠豆製品來緩解,對此,長庚醫院腎臟科系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表示,此為無稽之談。 -
講座報名/耳鼻喉科名醫開講 戰勝耳鳴、眩暈和鼻過敏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54台灣季節變換時,日夜溫差變化大,很容易誘發過敏症狀,鼻過敏與鼻竇炎都是國人常見的疾病,發作時的症狀包括流鼻水、流鼻涕、鼻塞和頭痛。 -
我又失眠了!文明病纏身好痛苦 這些健康問題不容忽視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1434《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三個月「文明病」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十大文明病網路聲量排行。 -
賞花後打噴嚏、流鼻水、眼睛癢 當心恐確診「1疾病」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347國泰醫院暨內湖國泰診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尹丹桂表示,花粉症是過敏性鼻炎的一種,隨著季節而發作,在國外又俗稱「hay fever」,「乾草熱」或「花粉熱」。花粉症的高峰期是每年2-4月花季的時候;但在其他季節或地區都可能發生,而且不是只要會開花的植物的花粉才會引起過敏,有些樹或草甚至農作物繁殖的季節,也會散發出大量孢粉。 -
清明前後天氣潮濕 養生著重脾肺雙補趕走濕氣遠離過敏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466清明,是24節氣中的第5個節氣,時間落在每年的4月4至6日之間,隨著這個節氣的到來,天氣慢慢開始變熱。而清明前後常會有降雨的天氣型態,環境中較為潮濕,人體內的濕氣亦會連帶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