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醫材大升級 這台輪椅小巧靈活、不卡通道

2365
【NOW健康 林芊聿/花蓮報導】
巴金森病友高先生親身體驗
▲醫療團隊邀請巴金森病友高先生親身體驗,他指出,為了行動方便,他常上網做功課,研究輪椅、平衡車、電動車,也在網路購買過電動車,這次個人化體感移動載具體積小,適合室內的移動。(圖/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對於輪椅族來說,出入電梯以及診間時常常一不小心就卡住,相當不便,或因迴轉空間太小,必須來回嘗試,影響其他人時間,花蓮慈濟醫院以產學方式研發出可以倒車、原地旋轉的個人化體感移動載具,讓輪椅族行動更為方便,不再惹人嫌。

由於研發個人化體感移動載具有成,提高行動不便者的外出意願及生活品質,花蓮慈濟醫院獲得2018年第15屆國家新創獎的肯定。院長林欣榮說明,除了治病之外,改善輔助醫材與長期照護,能讓病人活得更健康、有意義。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功能科主任陳新源補充說明,輪椅、電動車是常見的行動輔具,不少年長者、失能者或是巴金森患者,都需仰賴這類移動載具行動,但因迴轉半徑太大,以致於進出診間或電梯時,常需一試再試,影響到其他人。

「如果輪椅的迴轉半徑小一點,是不是就沒有問題了」陳新源說明,家裡的空間更小,一不小心就容易跌倒,治療後必須長期復健,否則就需長期臥床,幾乎無生活品質可言。為此,花蓮慈濟團隊有了研發小型的移動載具的想法,與大 麥智慧科技公司共同合作,設計出擁有體感技術的載具,除了有平衡輪設計概念,搭配獨家專利設計的控制平台,可原地旋轉,減少轉彎時所需的半徑,使用者得以輕鬆操控,在狹小房間內也能四處移動。

大麥智慧科技公司總經理程政群表示,當載具停止不動後,身障或年長使用者到了定點後,還可抽出原本用來操控方向的手把,當成手杖使用,協助短距離的移動,在成果分享會上,醫療團隊邀請巴金森病友高先生親身體驗,他指出,為了行動方便,他常上網做功課,研究輪椅、平衡車、電動車,也在網路購買過電動車,這次個人化體感移動載具體積小,適合室內的移動。

陳新源強調,行動不便的病人並非只能當宅男宅女,永遠待在家裡,在確保行動安全下,個人化體感移動載具能讓病人多1種選擇,提高外出意願,走出家門,增加與人的互動機會。

 

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