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末期患者新希望 免疫療法現生機

3563
【NOW健康 林芊聿/台中報導】
臺中慈濟醫院一般外科主任余政展
▲臺中慈濟醫院一般外科主任余政展關心張女士皮膚癢症狀,詢問她恢復的情形。(圖/臺中慈濟醫院提供)

67歲的張女士為胃癌末期病患,在接受「免疫療法」後,症狀「完全緩解」。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臺中慈濟醫院一般外科主任余政展見證轉變,感恩科技進步讓醫療找到新希望。癌症中心主任高瑞和提醒,免疫治療雖然已被證明有效,但仍非第一線藥物,病人仍必須依醫師建議,從最標準的治療開始執行。

張女士於2017年8月接受胃部手術。余政展主任表示,手術確認張女士腫瘤已轉移的胃癌第4期,雖然胃切除3分之2,並安排化學治療,但病情起起伏伏,換過多種藥物仍未能控制,次年5月因惡性腸阻塞完全已無法進食、喝水。

病人家屬不放棄最後希望,詢問醫師意見後,決定採用臨床試驗對胃癌有療效的免疫療法。張女士表示,使用首次藥物注射後,「全身好癢,皮膚屑屑一直掉,當時十分害怕,懷疑這種療法怎麼會好?」余政展主任指出,病人皮膚癢顯示對藥物有反應,但後續能不能發生正面的作用仍有待觀察。

余主任為改善病人進食狀況,同時間進行剖腹探查,尋求繞道或做造口的可能,結果發現病人腹內都是癌細胞,所有腸子黏得非常緊,根本無下手之處,不得已又把肚子縫起來。余政展說明,「這是胃癌病人最糟的狀況,在過去發展到這種狀況通常拖不過2、3個月。」

家屬接受最壞結果的心理準備時,張女士的腸子開始通了,完全沒法進食、排便的情況,在第2次免疫治療過程中也明顯好轉,胃管引流減少且開始排便,並順利恢復飲食。余政展主任短短1個月間見證轉變,推斷應是免疫治療發生作用,腸道恢復通暢活力。

余政展表示,張女士免疫療法每個月做2次,近1年治療後,癌症指數完全恢復正常、電腦斷層看不到癌症跡象,所有檢查都在正常範圍內,腹水消失、腸道恢復通暢。但免疫療法費用高,張女士自費治療近1年,雖有個人保險貼補,但持續治療帶給病人與家屬沉重的經濟壓力。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公告4月1日起,3種免疫療法藥物給付標準的適應症之一,包括胃癌在內。余主任將協助張女士提出給付申請,如獲通過可望降低病人負擔。高瑞和提醒,免疫治療發展至今,已是癌症治療不可或缺的部份,但相關資料仍在累積,還有很多未知的部份要探討,病人決定是否使用免疫治療前仍要有正確觀念。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