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恐為腦動脈瘤破裂 醫:應及早警覺

2129
【NOW健康 李逸華/台北報導】
頭痛恐為腦動脈瘤破裂 醫:應及早警覺
▲ 根據統計,動脈瘤破裂的發生年齡常見於40歲以上,而台灣每10萬人就有近2人死於顱內動脈瘤,在日本則是每10萬人的死亡人數高達25人。曾韋綸醫師表示,有顱內動脈瘤的病患,平時很可能沒有任何徵兆,但卻突然會發生嚴重頭痛、頸部僵硬,噁心嘔吐、局部神經學異常,甚至喪失意識或出現癲癇症狀,少部分病患會發生眼瞼下垂或複視表現。(圖/ingimage)
 頭痛的經驗幾乎人人都有,但一般民眾容易輕忽頭痛可能潛藏的致命危機。一位51歲的中年婦女因為頭痛、四肢無力一星期,但是到醫院檢查血壓、心跳和呼吸皆無異常,意識也相當清醒,而且醫師看診時進行神經學檢查、血液檢查也都正常,婦人以為是感冒造成的症狀,遂要求醫師准予返家。

 但這名婦人持續頭痛,且虛弱無力的症狀惡化,經過醫師安排腦部電腦斷層掃瞄後,竟發現病患罹患了腦動脈瘤,瘤破裂引發蜘蛛網膜下腔出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急診科主治醫師曾韋綸表示,若沒有及早診斷發現並積極配合治療,腦動脈瘤很可能會造成生命危險。

 根據統計,動脈瘤破裂的發生年齡常見於40歲以上,而台灣每10萬人就有近2人死於顱內動脈瘤,在日本則是每10萬人的死亡人數高達25人。曾韋綸醫師表示,有顱內動脈瘤的病患,平時很可能沒有任何徵兆,但卻突然會發生嚴重頭痛、頸部僵硬,噁心嘔吐、局部神經學異常,甚至喪失意識或出現癲癇症狀,少部分病患會發生眼瞼下垂或複視表現。

 目前醫界以外科手術或是介入性神經放射線,做為治療腦動脈瘤的兩種主要方式。曾韋綸醫師指出,未超過70歲,同時全身健康狀況佳的病患,如果動脈瘤位於容易進行手術之解剖位置,適合以手術治療。若病患的腦動脈瘤發生在後循環、或以前曾以外科手術治療者,優先考慮以介入性神經放射線治療;此外,如果病患的腦動脈瘤是意外發現、而且並未破裂,直徑大於3mm的前循環顱內動脈瘤,或巳破裂的前循環腦動脈瘤造成病患情況不佳者,則屬於可考慮使用介入性神經放射線治療。

 醫師提醒,蜘蛛網膜下腔出血是一種嚴重具有生命危險的出血,而顱內動脈瘤仍是蜘蛛膜下腔出血的主因。如果懷疑是腦動脈瘤破裂,應及早到神經內科或外科門診做進一步的檢查。若能及早警覺和早期診斷,輔以積極治療,這種疾病可獲得良好的治癒率。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