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冰冷腳趾紫紺 小心周邊血管阻塞

2275
【NOW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
下肢冰冷腳趾紫紺 小心周邊血管阻塞
▲ 新竹馬偕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林柏霖表示,周邊血管阻塞疾病一般好發於50歲以上男性或女性停經後,有抽煙習慣者,並患有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者為高風險群。(圖/ingimage)

 84歲張婆婆9年前因嚴重下肢壞死,必須切除右側大腿以下的肢體,活動上必須靠義肢來輔助,近幾個月因左腳冰冷甚至出現腳趾頭紫紺的現象而就診,還有出現休息狀態下的肢體疼痛,故前往骨科門診求治並安排住院,經電腦斷層血管攝影發現左腸骨動脈有嚴重的狹窄,為了改善病人症狀且避免僅有的左側大腿有再次截肢的風險,醫療團隊經與家屬溝通說明後,為病人安排血管內整型手術,包含氣球擴張術與支架置入,術後病人症狀與生活品質大幅改善。

 近年來心臟血管疾病,在國人十大死亡之列占據了前幾名的地位。而民眾多將焦點放在心臟疾病,卻忽略了周邊血管阻塞疾病。造成血管阻塞的主要原因是「動脈粥樣化病變」,簡稱「動脈硬化」;體內過多脂肪類的雜質囤積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狹窄,導致肢體缺血因而壞死。

 新竹馬偕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林柏霖表示,周邊血管阻塞疾病一般好發於50歲以上男性或女性停經後,有抽煙習慣者,並患有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者為高風險群。「周邊血管疾病」是一種可預防疾病,病患可藉由戒菸、改善飲食習慣、適當運動及按時服用降血壓、降血脂肪及控制血糖的藥物,來達到預防的效果。另外,局部的肌肉按摩、溫水浴和穿保暖的衣物,都可促使肌肉血液循環增加,降低缺血性的傷害。

 林柏霖醫師表示,對於治療有症狀的周邊血管疾病,醫師會依個人狀況來做特別建議,其包含危險因子的改善,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藥物的使用,運動復健,血管內整型手術或血管繞道手術來治療。其目標為改善病人症狀及保留患者肢體的完整性及降低截肢的可能性,最終目標是降低相關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若疾病必須接受手術治療,應聽從醫師指示治療,否則下肢肌肉組織若因缺血或缺氧過久,再手術時可能為時已晚。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