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女性在10年前被診斷罹患纖維肌痛症,患者從年輕時代開始,只要輕捏就會讓她痛的大叫,走在路上被路人撞到,也會痛到高聲尖叫,因此常引來白眼,就連蹲式公廁也會讓她疼得跌倒,因為家中姐妹也多罹患此疾,患者以為是常態。所幸經過藥物及物理治療,目前疼痛已受控制,發作頻率與時間也大幅減少。
雙和醫院疼痛治療中心主任饒紀倫醫師指出,纖維肌痛症的病患是中樞神經的疼痛處理能力異常,導致病患對疼痛特別敏感,因此造成肌肉、韌帶、肌腱等軟組織的慢性疼痛。纖維肌痛症病患常被誤解,認為他們無病呻吟,旁人稍不注意的身體接觸,就可以讓病患疼的哀叫連連。
由於纖維肌痛症無法透過抽血或是影像學的診斷方法,醫師只能由病患的病史及壓痛點檢查來評估身體症狀,最後排除其他疾病才能確定診斷。由於病患外觀與常人無異,卻又因為疼痛奔波各種門診,無法檢查出病因,往往造成親友誤會為心理問題。疼痛本是人體的保護機制,提醒注意身體出了狀況,但是難以緩解的多重、複雜、慢性疼痛實在折磨人,可能會造成失眠、焦慮、易怒,甚至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功能及品質。
此類多重、複雜、慢性疼痛,最常見的例子就是腰酸背痛。根據統計,背痛是門診中僅次感冒的第二大病,96%的民眾曾有腰酸背痛的經驗,且有九成認為疼痛已經造成生活品質影響,但是不到三成民眾尋求正統醫療。由此可知,國人對痛很能忍,但忍無可忍時卻只是依賴止痛藥。因為根據研究發現,被診斷為下背痛的病患中,超過九成有使用過止痛藥。健保局統計顯示,國人一年平均吃掉至少近30億元的非類固醇性消炎止痛藥劑 (NSAID),且逐年增加,94年吃掉了價值27億5000萬元止痛藥,95年則增加了1億2000萬元,達到28億7000萬元。如以常用止痛藥一顆2元計算,數量可高達數億顆。
除了止痛藥之外,尋求偏方也是許多人的選擇,饒紀倫醫師說,曾有一名女子,因為罹患帶狀性疱疹,也就是俗稱的「皮蛇」,因為出現疱疹後神經痛疼痛不已,到不知名的藥草店接受民俗治療,用火燒來「抓皮蛇」,再貼一帖藥膏在蛇頭處,結果引發貼布過敏,整個頸部呈現紫黑色,非常嚇人。
疼痛治療絕非僅有藥物控制,而是整合性的治療,患者可向醫院的「疼痛聯合門診」求助,在專業醫師群共同討論整合意見之後,提出全面性照顧建議,免去病患重複轉診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