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直性脊椎炎好發於20到30歲,男性罹患比率高出女性3倍。根據統計,全台灣約有6萬病友,所以早期診斷檢查與治療,顯得很重要。
三軍總醫院骨科部科主任趙國華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漸近的關節發炎及骨骼僵硬的慢性疾病,主要影響部位為整段脊椎、骨盆及兩側髖關節。疾病的早期開始於骨盆的薦腸關節,會有發炎及疼痛的現象,而隨著疾病的演進,開始會有鈣化的現象,而此種鈣化現也同樣會出現在脊椎韌帶上,並進而造成脊椎體之間有新生骨的形成。
脊椎後位一次性閉合式截骨矯正術(Single-stage closing wedge osteotomy)是脊椎的高難度矯正手術,手術適應症為重度的駝背變形,例如陳舊性骨折但未經治療所引發的駝背後遺症,或僵直性脊椎炎合併重度變形。
當新生骨持續進行時,會慢慢演變成椎體漸漸融合在一起,最後整條脊椎整個融合成一根骨頭,再也不是一節一節的。最嚴重的患者整個脊椎融合在一個極端駝背的狀態下,一般人無法想像這種嚴重駝背病人的痛苦,日常生活極度不便,當背後有朋友叫他的時候,無法自然的回頭,需要整個身體轉過來,睡覺時無法像一般人平躺睡覺,得側躺才能腄,走路時無法看到前方的景物,只能低頭看著地上的路,非常辛苦,也非常自卑。
通常這類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大多是在免疫風濕科接受藥物治療或在復健科接受復健治療,脊椎骨科的醫生在這方面的角色並不重要,但當嚴重駝背的患者如己經無法直視前方,睡覺無法平躺時,繼續藥物及復健並無法改善這些情況,若要改變必須以手術矯正。但這種手術難度較高、風險較大。且並非所有骨科醫師敢去嘗試,也僅有極少數骨科醫師能完成這種手術。
手術前醫師須與患者充分的溝通,並解釋手術方法,手術中的風險及術後的後遺症,如此種高難度的脊椎手術,若稍有不慎仍有可能造成患者下半身癱瘓。另外手術的麻醉也是對麻醉醫師的考驗。這類僵直的患者頸椎通常融合在一起且變形的,故須以內視鏡進行插管,不同於一般的全身麻醉。
趙國華表示,手術方法由脊椎後方進入,先進行後方椎板及小關節切除,使手術部位的脊髓及神經根完全顯露,以避免作矯正時受到傷害,然後在保護神經的情況下,將脊椎體作楔形截骨,最後下壓脊椎,關閉截骨完成駝背矯正。
到中時健康新聞網粉絲團 看看大家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