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有一群人必須仰賴透析管路,來完成身體代謝的「一餐」,他們是生命的「腎」戰士。為了讓民眾重視腎臟健康,國民健康局耗時一年拍攝製作「腎情‧深情」紀錄片,紀錄「腎」戰士的無奈,以及堅強背後的血淚人生。
單身的陳福星,10幾年前退伍時,就發覺血糖過高,但未積極治療,一次到醫院就診,意外發現,血壓超過200,且腎臟功能已受損,之後又亂吃偏方,導致腎臟功能持續惡化。
33歲時,接受血液透析洗腎。因擔心自己身體狀況無法給女友幸福,於是與交往10幾年的女友分手,隨著年齡步入中年,越發想要個伴,動了想婚的念頭。在紀錄片中,他面對鏡頭,勇敢地說,「愛她,也愛自己,從控制血糖、血壓、膽固醇開始!」
依據中央健保局年99年第三季申報資料,全國約有5680名腹膜透析及5萬6152名血液透析個案。事實上,這些洗腎患者都是可以是先預防的。
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表示,罹患三高的慢性病患者未來發生慢性腎臟病之風險比一般人高!高血壓、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個案未來5年內發生慢性腎臟病的危險性,分別是非三高個案的1.66倍、2.35倍及1.58倍。
台灣腎臟醫學會2007年透析登錄資料,國人新增洗腎原因以糖尿病居第一位 (43.2%),其次為腎絲球腎炎 (25.1%)及高血壓(8.3%)等,顯見三高控制對預防慢性腎臟病之重要。
為此,國健局提出「護腎三三」,呼籲一般民眾應預防三高 (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上身,三高 (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患者應作好疾病控制,預防腎臟病的發生;並應遵循醫囑接受定期的驗血、驗尿、量血壓檢查。
此外,許多民眾不當用藥,這也會對腎臟造成影響。邱淑媞指出,有些藥物本身具腎毒性,直接造成腎臟傷害;或是慢性病人可能因服用宣稱可治療其疾病的藥品或藥草,而未依正規管道醫治,加速引發腎病變發生。
未來,「腎情‧深情」紀錄片將配合國健局與各地縣市衛生局所舉辦的腎臟病防治宣導活動,深入全國各鄉鎮、與在地居民進行分享及互動,藉此希望民眾瞭解洗腎的真正原因。
延伸閱讀
-
快篩實名制第2輪下週啟動 莫納皮拉韋「這2類人」優先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77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宣布新增61,697例本土病例,同時今日最大的消息應當是輝瑞兒童疫苗抵台。另外有大約3.5萬人份的莫納皮拉韋抵台,由於其藥物交互作用少,因此洗腎者以及長照機構住民優先使用;有需要者也可申請使用。 -
輕重症分流微調醫院僅收這4類病人 居家照護規定修正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301有鑑於新北市輕症居家照護上路,維護醫療量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4)日表示,為強化輕重症分流,確定病例可即時獲得醫療照護,調整COVID-19確定病例輕重症分流收治條件。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醫院將僅收治中重症以上病患,血液透析(洗腎)、孕婦與高齡的確診者。而居家照護與進入防疫旅館的條件也略有修正。 -
近3萬洗腎病患未接種疫苗 重症死亡率比一般人高10倍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310國內疫情攀升,洗腎者因多數是高齡者,有慢性病,接種疫苗的狀況受到關注。指揮中心今(13)日邀請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黃尚志,針對需要洗腎的人該如何接種疫苗,以及醫療院所該如何因應,提出詳細說明。 -
「輕症居家照護」指引:同住4人以內 這幾種人不適用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382近期本土疫情嚴重,為了維護醫療量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8)日表示,為繼續執行「重症清零,輕症有效控管」策略,訂定「COVID-19確診個案居家照護管理指引」草案。 -
全台每8名成人有1人腎病變 三高危險群尤應慎防高腎壓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782台灣每8名成年人中,約有1人腎臟病變,盛行率達1成2,病友人數超過200萬人。衛福部國健署以及相關醫界代表共同呼籲,三高族群應定期接受尿蛋白與腎絲球過濾率(eGFR)檢測,了解腎臟功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