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昇競爭力 精緻中藥體積變小苦味減少

770
【NOW健康 楊格非/台北報導】

  隨著中醫科學化,包括六味地黃丸等常見的中藥複方都有濃縮製劑,不過,藥丸又大又苦,實難服用。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委託中國醫藥大學改良中藥製程,研發最新技術,可縮小中藥粉藥丸體積三分之二,易吞、不影響藥效,連苦味也減少許多。

  中醫委員會主委黃林煌指出,中藥製劑包括傳統中藥、中藥濃縮製劑及西藥劑型等中藥。近5年,中藥製劑的年產值約新台幣50至60億元間,我國廠商所生產中藥製劑,內銷量約占總生產量之80至85%。

  黃林煌表示,為了擴展至國際市場,製藥水準達到國際標準,提昇競爭力,中藥製劑現代化製程及劑型改良技術,有其必要性。再者,中醫處方以濃縮中藥製劑為主,品質與療效直接影響國人的健康與用藥安全。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助理教授余建志指出,目前濃縮中藥常見的問題為賦形劑(澱粉)比例過高,為了達到療效,需增加服用量,容易吸潮,產生結塊,以致產品不穩定,甚至變色 (味),味道太濃太苦,許多民眾難以持續服用藥物。

  有鑑於此,中醫藥委員會於民國96至98年度陸續推動中藥製程品質精緻化委託研究,研究改良中藥製程,建立其標準作業程序書,以提升中藥品質與促進精緻化,提高中藥藥效及安全性。

  余建志指出,現代科學中藥製程是以萃取中藥成分,再加入賦形劑製成濃縮中藥。與西藥製劑相比,中藥製劑所需服用的中藥成品體積較大或顆粒較多,常造成民眾服用不便或造成負擔。 

  歷經多年來開發,「具防潮包衣之低賦型劑科學濃縮中藥開發」計畫已經有了結果。藉由提高粉體的密度,以及防潮包衣包覆技術,讓藥劑的體積變小。防潮包衣則以降低製劑吸潮能力,阻隔外界水份與空氣,減少苦味。

  余建志表示,透過這項技術成功將六味地黃丸、麥門東湯等兩帖複方中藥,製造為精緻中藥,縮小體積達三分之二,原本的苦味也降低許多,方便民眾服用。

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