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治療先檢測 對症下藥效益提升

848
【NOW健康 陳怡君/台北報導】
  隨著國人飲食習慣的西方化,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更是逐年爆增,甚至有年輕化的趨向。多數腸癌病人是可以早期發現切除,但其中仍有二成至二成五的病人發現時已晚期,而早期的病人中,最終也有約1/3會出現疾病轉移復發而進入晚期。根據CRYSTAL的全球臨床試驗證實,標靶藥物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聯合化療一線治療KRAS基因野生型的轉移性腸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時間達到了24.9個月。

  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表示,大腸直腸癌發生率逐年上升,除了5%是家族遺傳性疾病之外,有近95%是偶發性的,主要原因與環境污染及飲食習慣有相關,嗜吃高油脂動物性飲食而缺乏運動者,為腸癌的高危險群之一。早期腸癌可以直接透過手術切除,晚期腸癌則必須先藉由化療或標靶治療將腫瘤縮小,以提高手術切除的機率。

  王輝明主任說明,使用標靶藥物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合併化療,其腫瘤反應率高達8成。使每二位患者中就有一位可進行手術,每三位當中有一個人有機會可以接受根除性切除手術進而獲得治癒的機會。目前,台中榮總已針對大腸直腸癌發展出「適藥性基因檢測」治療法,先對病患施以KRAS基因檢測,藉此找出副作用小、療效最佳等適合病患的標靶及化學藥物,可明顯提升治療效果。

  王輝明主任指出,對於 KRAS基因野生型的大腸直腸癌病患,使用標靶藥物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合併傳統化療藥物,多數患者的腫瘤會縮小,使得癌細胞可經由手術切除而朝治癒的目標邁進。9成以上的大腸癌末期患者,都可以透過KRAS基因檢測而進行個人化標靶治療。

  根據台中榮總統計,大腸直腸癌肝轉移病患,經由個人化標靶治療後,腫瘤的反應率可達到9成,其中64%的肝轉移因而得以切除,切除後3年存活率提升至55%。

  王輝明主任表示,預防大腸直腸癌最好的辦法還是從生活飲食習慣改變做起,減少食用動物脂肪、內臟及紅肉,燒烤、油炸物也盡量避免,50歲以上民眾可每年定期接受國健局的免費糞便潛血檢查,若有潛血反應,要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