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成學生過瘦 有厭食症要對症下藥

1089
【NOW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
  近來臨床上發現小學高年級生,即有刻意節食的習慣,即有厭食現象。孩子的飲食習慣出現什麼問題?父母是否關心孩子在自我形象上自我扭曲的問題?是否從雜誌、電視上仿效漂亮女星纖細身材,以為廋才叫做美?

  今年八月初,監察委員呼籲重視國內中小學,有20%的學生有過瘦的問題,也就是說,每5個孩子就有一個體重過輕,而體重過輕的問題,在已經有自主性的大學生中,比例更高。而在這些過瘦的孩子,女學生過瘦的比例又比男生更多。

  小萍目前15歲,是班上最瘦最小的學生,身高150公分的她,體重只在30公斤上下,其實小時候的她胖胖的,有時會被老師同學稱作小胖妹,表面上她很樂觀,其實心裡很難過,因此她從國一開始,就吃得很少,對食物斤斤計較,如果父母不在旁邊,就根本不吃東西,一開始家人還以為是功課壓力太大,不以為意,但三年來,小萍越來越瘦、全身無力,幾乎沒有長高,甚至一直沒有月經,就算大家說小萍太瘦,小萍對自己的體重仍不滿意,執意禁食,家人才發現問題嚴重性。

  醫師看診後發現小萍營養不良,但是還不到有緊急致命嚴重性,因此安排營養師為她和家人做衛教,針對此年紀安排每日所需營養,以及自我形象扭曲的想法,密集的門診及心理治療,配合家人每天耐心的協助之下,重新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在家人及醫師耐心且堅定的態度下,她慢慢能了解維持健康體重的重要性,重新找回自信。

  大里仁愛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廖翊儒表示,厭食症的患者就算已體重過輕,仍認為自己太重,常常量體重,計算熱量,吃得非常少,或只吃某些食物。需特別注意的是,厭食症可能會造成嚴重的生理病態,甚至可以致命。厭食症的患者其死亡旅為一般人的10倍,常見的致死原因為心臟衰竭、電解質不平衡或是自殺。乾燥也常常會有骨質疏鬆、頭髮及指甲脆弱,皮膚、貧血、肌肉無力、嚴重便秘、低血壓、體溫下降、常常覺得冷、及疲倦的反應。在精神疾病方面,常常伴隨憂鬱症,焦慮症以及藥物濫用等疾病。

  廖翊儒提醒家長,如發現家中有以上症狀的孩子,建議提早就醫,而治療方式需量身訂做,治療包括三個部份,第一為回復健康的體重,著重於生理部份。第二為治療心理問題,第三為減少厭食症的行為及想法。藥物在厭食症的治療中的角色為幫助病患合併的精神疾病,另外的個人心理治療,團體或家族治療也相當重要。有研究發現,由家長介入青少年的飲食,是最有效的治療方式。

  厭食症有可能痊癒,但也有復發的可能性,甚至慢性化的風險。教育孩子健康飲食及正確的營養知識,才能讓孩子有能力選擇健康的食物,維持健康的身材。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