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靶藥抑制腫瘤 腸癌轉移合併治療效益大

744
【NOW健康 陳怡君/台北報導】

  大腸直腸癌每年新增個案數已突破萬人,其中約25%的患者在確診時已發生轉移,即便是沒有轉移的患者,有四到五成最後還是會轉移。日前,英國切肝團隊來台與國內醫師交流,針對於多科團隊合作及合併式療法分享英國的成功經驗,針對肝轉移的大腸直腸癌患者採取更積極的醫療方式,並且分享英國對於腸癌患者的標靶藥物給付條件。

  臺大醫院外科部教授張金堅表示,多科團隊合作的形式在國外已行之有年;國內近期才開始重視、採用。目前國內外對於腸癌肝轉移患者皆採取合併式治療,使用標靶藥物增加腫瘤縮小機率後,再以手術切除腫瘤,讓腸癌肝轉移治療從安寧等死的觀念邁入積極治療,以尋求痊癒機會的階段。

  張金堅教授說明,有8成肝轉移患者無法靠手術切除,使用傳統化療治療後,也僅只有1成可進行切肝,但若使用標靶藥物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合併化療,其腫瘤反應率高達8成。使每二位患者中就有一位可進行手術,每三位當中有一個人有機會可以接受根除性切除手術進而獲得治癒的機會。

  對於這種合併式療法,英國國家健康暨臨床卓越中心(NICE)曾評估過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的治療經濟效益,去年6月便率先通過標靶藥物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用於僅肝轉移且KRAS野生型的大腸直腸癌患者的健保第一線給付,反觀國內則是通過第三線給付。

  張金堅教授表示,國內在腸癌肝轉移腫瘤切除的手術相當進步,但多數患者都是已到無藥可醫,才能得到標靶藥物給付,對於治療成效已打折扣,若能提早用藥,對於患者生活品質與存活率都會有所幫助。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