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人員再教育 照護品質提升關鍵

676
【NOW健康 陳怡君/台北報導】
  三十年前尿糖檢驗是最常用的糖尿病監測方法,如果要檢查血糖只能到醫院進行,而且還得抽取靜脈血液檢查,非常不方便,一直到1975年以後,可攜帶型血糖機問世,才改變整個檢驗模式,加上不斷的改良之後,血糖機變得越來越精巧、方便,只需於指尖採血,患者就可以進行血糖自我監測,不必一直跑醫院。

  台北榮民總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林宏達醫師說明,可攜帶型血糖機的用途可以分成三種,最一開始是在居家使用方面,方便糖尿病患或是家屬協助在家自我監測;使用在門診上面,則是由醫療提供者提供檢驗值,作為患者血糖機校正方法之一,另外也應用於住院時的檢驗,並成為住院床邊檢驗項目最主要的一項。

  現在血糖機的操作越來越簡單、越來越人性化,連一般民眾都能在居家使用,但是對於醫事人員操作可攜帶型血糖機的資格並沒有特別規範,甚至連醫院評鑑也不將此項目列入,導致許多醫事人員忽略學習血糖機的正確操作方式,可能影響照護品質。

  美國醫院甄審聯合委員會(JCAH)就認為,非醫檢師的醫事人員要在醫院操作可攜帶型血糖機,最少應該要符合以下條件;首先是接受訓練、取得證明,之後要照書面的操作步驟來進行品管、機器校正和試紙保存等行為,並且每日登記書面資料,包括姓名、測試時間、日期和結果,且需與品管紀錄相關。

  台灣糖尿病協會理事長郭錦松醫師指出,從國外的相關規定就可以看出,醫護人員在職訓練的加強相當重要,即使是簡單的血糖機操作,若是沒有接受正確的指導,很有可能會因為小疏忽而造成血糖檢驗結果的大誤差。有鑒於此,台灣糖尿病協會和台北榮民總醫院新陳代謝科暨糖尿病人健康促進機構合作,於民國92年在台北榮民總醫院舉辦33場可攜帶式血糖機講習操作課程,考試及格者並授予證書,結果獲得醫事人員的好評,因此在93、95、97年又相繼辦理講習操作和認證課程。

  為了輔導新進醫療人員,再加上血糖監測也有新的發展,因此台北榮民總醫院新陳代謝科暨糖尿病健康促進機構,與台灣糖尿病協會再次攜手合作,舉辦更大規模的講習課程,作廣泛的討論,希望此課程能對醫療人員有所助益,並提升對於糖尿病患的整體照護品質。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