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出現首例「球黴菌溪谷熱」 民眾應提高警覺

693
【NOW健康 楊格非/台北報導】

  暑假將至,計畫至美西、墨西哥、中南美洲等類沙漠區,旅遊的民眾可得提高警覺。衛生署疾疾病管制局公佈今年首例境外移入「球黴菌溪谷熱」確認病例。該名患者曾至美西沙漠地區觀光,吸入了塵土中的病原而被感染。

  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表示,溪谷熱感染後會引起類流感呼吸道症狀,包括發燒、寒顫、頭痛、咳嗽、夜晚盜汗等,部分患者合併出現皮膚紅疹與潰瘍,全身淋巴結腫大和骨髓炎等,多數患者可自行痊癒。

  不過,極少數患者症狀嚴重,進展為致死率較高的散播性感染。如果沒有辦法及時找出病因,給予抗真菌藥物治療,延誤治療時機,甚至有喪命的可能。該名患者為一名30歲女子,於5月1日從美國返回台。返國後,出現發燒、咳嗽與結節性紅斑等症狀,盡管多次至醫院就診,還是找不出原因,症狀逐漸惡化。

  施文儀表示,由於溪谷熱屬於三級的真菌球黴菌,需要有特殊儀器的實驗室才能檢出。經疾管局實驗室以血清抗體檢測法檢驗,最後確認該名病患感染了溪谷熱。台灣曾在1991年以及2005年曾分別出現一例境外移入個案。

  此種疾病流行區在美國西南部、墨西哥及中南美洲等類沙漠區,民眾可能因旅遊至該地區吸入隨塵土揚起的病原「節生孢子」,而遭受感染。疫調顯示,個案在去年7月1日到今年 5月1日曾至美國旅遊,可能經由此途徑感染,所幸治療後,已無大礙。

  溪谷熱為三級真菌球黴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初期無症狀或出現類流感症狀,發燒、寒顫、頭痛、咳嗽、乾咳、夜晚盜汗,少數出現關節肌肉痛、胸痛。病患住院後不必隔離,但分泌物內的黴菌可能引起感染,因此接觸過患者傷口、病灶的棉棒、紗布等廢棄物需丟棄到傳染性垃圾桶內,妥善滅菌處理。

  國外曾發生過實驗室嚴重感染事件,因此,在處理臨床樣品時需在生物安全等級2級操作,進行病原菌培養增殖時須在生物安全等級3級防護下進行。施文儀強調,暑假旅遊旺季即將到來,國人前往美國西南部、墨西哥以及中南美洲等類沙漠區,務必提高警覺,注意個人衛生,返國後若出現疑似類流感症狀,要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史。

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