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重危機! 頭蝨、疥瘡潛伏校園

840
【NOW健康 楊格非/台北報導】

  對於難纏的頭蝨,許多30、40歲民眾應該都記憶深刻,尤其是老師拿著殺蟲劑,直接往學生的頭上噴去的慘痛經驗。雖然衛生環境改善許多,但台北市衛生局卻在近一年多來,陸續接獲30多起疑似感染頭蝨及疥瘡的校園通報個案,值得家長注意。

  台北市衛生局表示,頭蝨、疥瘡屬於接觸性傳染,尤其在學校或團體生活中,常因近距離接觸相互傳播。前者體型小,蟲卵呈乳白色或淺咖啡色,不仔細看還以為是頭皮屑,吸血會讓人覺得頭癢。

  至於疥瘡,則是皮膚感染到節肢動物疥滿而引起嚴重搔癢的皮膚病,典型的症狀為皮膚劇癢且夜間更為嚴重,同時出現很小卻引起劇癢的水泡、膿泡以及全身的搔破痕跡,影響學童學習及上課情緒,甚至因抓破皮,引發細菌感染、化膿。

  台北市衛生局指出,如果民眾懷疑異己感染頭蝨或疥瘡時,應立即至醫院皮膚科就診治療,依醫生指示使用藥物,不要自行塗抹藥物,並加強個人清潔衛生,即可遠離頭蝨或疥瘡 。

  值得注意的是,感染頭蝨或疥瘡,除了患者本人外,經常在一起的朋友同學,及同住的家人都應接受檢查,必要時應一併治療,才能有效控制,不會繼續傳播。

  在日常生活上,由於頭蝨是透過帽子、梳子、枕頭或頭對頭直接接觸而傳散,因此,養成個人良好的衛生習慣,經常洗頭、不用他人的帽子、梳子及梳洗用具,而枕巾與被褥應勤加換洗、曝曬等,都可有效預防頭蝨。

  至於疥瘡,主要是藉由人與人之間皮膚直接接觸而感染,但也可能透過衣物、被單來傳染。如果感染疥瘡,患者曾經接觸過的衣物、床巾、被單,最好以超過六十度熱水燙洗,或用烘乾機的高溫熱風烘過或用熨斗燙過一遍,來殺死蟲子及蟲卵。

  台北市衛生局指出,早期50年代許多人都被感染過頭蝨,雖然大台北地區環境衛生進步許多,但在人口聚集的場所像學校等,蟲蟲仍伺機而動,一旦遇到適當時機,就會造成傳染,不可不慎。

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