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中斷治療 容易復發

628
【NOW健康 王國強/台北報導】

  憂鬱症與癌症及愛滋病同列為「新世紀三大疾病」,足見憂鬱症對人類健康影響之大。過去憂鬱症患者容易招人側目或遭受污名化,現在這項疾病已逐漸被一般人了解及接受;事實上,唯有眾人對憂鬱症有正確的認知及重視,才能在自己或身旁的親友遭受憂鬱症困擾時,適時地提供協助。

  嘉義基督教醫院精神科醫師周裕軒表示,臨床上曾遇過一名病患,長期有腹脹、腸胃不舒服的困擾,即使看了多次腸胃科門診也沒有改善,甚至連身體檢查也查不出病因。後來經由醫師轉介至精神科看診,經診斷發現該名患者原來是罹患憂鬱症,於是開始給予抗憂鬱劑治療,可惜的是,患者大約服用兩個月的藥物之後,因為覺得自己的身體症狀及情緒皆有改善,在未經由醫師的同意下即停止用藥,再次回診時,憂鬱症的症狀變得比之前更嚴重,還帶有強烈的自殺念頭。

  周裕軒指出,許多憂鬱症患者都有治療中斷又復發的問題,原因包含患者害怕產生藥物依賴、害怕用藥過度會產生副作用等,有的患者則是因為用藥初期覺得情況沒有改善就自行停藥,或者是和上述案例人物一樣,覺得自己已經痊癒,不需要再多服藥。其實,對抗憂鬱症需要完整的治療計劃,藥物在體內的作用才能夠發揮,而貿然中斷用藥治療可能會產生許多危機,包括提早復發、殘餘症狀延續會使病人功能退化,也會使得原來的治療效果大打折扣,而且一旦復發兩次以上,轉為慢性憂鬱症,患者可能需要服藥終生。

  一般而言,憂鬱症是起因於大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正腎上腺素及血清素的分泌異常或不平衡所造成。周裕軒表示,慢性病患者是憂鬱症的高危險族群,因為這些患者長期面對身體不適或疼痛,經年累月的壓力容易導致心理疾病;而情緒壓力也會造成身體症狀一再惡化。由此可知,憂鬱症的病理機轉為全身性的疾病,同時影響免疫系統及內分泌系統,也因此憂鬱症的患者除了情緒低落、鬱鬱寡歡外,也常伴隨頭暈、全身無力、失眠及身體疼痛的症狀。

  周裕軒說,對於有共病現象(即慢性病患者合併憂鬱症)的患者,如糖尿病、癌症患者而言,單純的生理治療藥物無法緩憂鬱症的情緒病症及其造成的身體疼痛症狀,必需透過抗憂鬱劑的藥物作用,影響大腦中的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分泌,並使其活躍,才能有效緩解憂鬱症的情緒及身體不適問題。在用藥方面,傳統的三環抗憂鬱劑因副作用過高,許多患者無法適應,目前常用的抗憂鬱劑副作用少、安全性較高,包含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SSRI)、選擇性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再回收抑制劑(SNRI)、多巴胺等藥物,而SNRI具雙效,同時調節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能達到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緒及生理不適的效果。

  憂鬱症是可以透過治療完全痊癒的疾病,但患者必須遵循醫師的醫療計劃,不善自中斷每次治療期的用藥,並確實回診,如此重回正常生活軌道並非難事。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