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媽媽今年45歲是一名乳癌患者,從乳癌轉移到頭蓋骨、脊椎、肋骨、骨盆腔、腰椎、恥骨。三次大手術,切除了左乳、右乳、子宮及卵巢,化療已完成四個療程,放射線治療也做過了,期間曾併發嚴重的敗血症、肺積水、惡性貧血,但現在王媽媽除了成為醫院長期義工,還繼續接受追蹤治療。
像這樣的病患門診中發生的案例越來越多,「骨骼轉移」是乳癌病人最常見的遠處轉移,約有3成乳癌復發轉移的患者,是以骨頭為第一發生轉移的部位。末期乳癌的病患裡,有約4到6成的病人會有骨頭轉移的狀況,其中百分之八十是發生於脊椎骨、肋骨、骨盆或是腿骨。
發生骨轉移時,患者容易出現「疼痛」的症狀,尤其是休息時或夜間更為明顯,但並非所有的骨轉移都會痛,一般來說僅有三分之一的乳癌骨轉移患者會有痛感。有時骨轉移可能會造成高血鈣的狀況,導至患者神智不清,嚴重骨轉移不但會造成病態性骨折,甚至當癌細胞轉移到脊髓而壓迫到神經時,將使得患者半身癱瘓、行動受損、大小便失禁,讓病患與家屬都可能因而感到身心俱疲。
目前臨床上用來延緩乳癌骨轉移症狀的藥物種類以「雙磷酸鹽類」最常用。雙磷酸鹽類藥物與骨骼結合很強,特別是在骨骼代謝速率高的部位,例如癌症轉移處。在骨吸收作用時釋放出,干擾蝕骨細胞的活性而抑制骨骼破壞。此類藥物,可以干擾蝕骨細胞訊號傳遞蛋白,造成蝕骨細胞附著在骨骼上的能力降低及促進蝕骨細胞凋亡。而對於腫瘤細胞本身,此類藥物也可能抑制生長、降低侵襲性及增加細胞凋亡的作用。
在乳癌的輔助性治療研究中,初期的結果顯示,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除了可減少骨骼轉移的機率,甚至還有降低死亡率的效果。除此之外,也能夠幫助有骨轉移的乳癌患者,減少3到4成的骨骼併發症發生率,同時延遲骨轉移進展的時間,減少疼痛以及降低止痛劑的使用量。
雖然治療的成效不錯,但使用這類磷酸鹽類藥物仍可能有副作用,最需要注意的是對腎功能的影響,以及在治療期間內盡量避免侵入性的齒部治療,以免發生少見的下顎骨壞死機會。
治療骨轉移除了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外,依患者病況可合併放射線照射、手術切除固定及化學治療、荷爾蒙治療等方式,整體效果也都非常不錯。據統計,75%以上的乳癌轉移多發生於2-3年內,因此術後追蹤格外重要,建議所有的乳癌患者與家屬,應提高警覺並積極治療,並多與專業醫師詢問醫藥新知,不要放棄任何治療的機會。
延伸閱讀
-
聞之色變的國人健康殺手 2021最多人討論的癌症是它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1300《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2021年「癌症」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有關網友熱議的各類型癌症。 -
新突破!首款穿戴式全乳房3D成像超音波 美FDA核准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1290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日前通過首個穿戴式全乳房3D成像超音波設備的上市核准,這將是該領域的一大突破技術。 -
印度香料「荳蔻」可能抗乳癌 癌症治療又添自然生力軍
癌症新知 / 乳癌1800荳蔻是一種原產於印度且常見的香料,在世界各地的許多菜餚中都有使用,現在有一項研究發現,荳蔻可能有助於戰勝最具侵襲性的癌症「乳癌」。 -
職場女性家庭事業兩頭燒 醫師曝「這2項」健檢不可少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289現代職場女性角色真的不好當,上班忙工作、下班忙照顧家庭,總是家庭事業兩頭燒,往往忘了照顧自己的健康。目前台灣染疫規模不斷擴大,讓大家開始重視自我健康管理,然而健康檢查項目繁多,到底該怎麼選,北投健康管理醫院主任醫師沈彥君提出2項建議以供民眾參考。 -
如何從飲食管控罹癌風險? 營養師教你防癌飲食3步驟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1484女星朱芯儀自曝罹患乳癌,以及近期不少名人因為癌症過世,使大眾對於癌症的預防以及健康維持的想法廣泛討論。衛福部統計10大死因中,癌症總是榜上有名,而10大癌症死亡率中,女性的乳癌列入前5名,其他如直腸癌、食道癌等也榜上有名。由於飲食與生活習慣改變,不少人總覺得自己的飲食愈加不健康。《NOW健康》邀請營養師與大家分享常見的飲食迷思,雖罹患癌症的原因很多,至少我們能夠在可控範圍內做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