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中滋味日月長

809
【侯吉諒】

  要泡出每一種茶的特色,茶壺泥質種類、造型是要講究的,重要的是要知道茶的種類、茶壺、水溫、時間條件的配合,才能喝到好的茶湯。

  一位住在雅典的法國銀行家,託朋友在台灣買了一件泥金底的青綠山水,為了裱畫,他專程飛到羅馬,找人用傳統的、純手工方式,為那件青綠山水做了一個昂貴的框。為了配合畫的顏色,他把要放畫的房間的所有擺飾全部拿掉,也換了壁紙、沙發和窗簾,這麼做的原因,只是為了給那張畫一個合適的展示空間。

  另一位朋友,買了一方漂亮的硯台,他專程到香港,找老師父用舊的紫檀做了盒子,接著又買了一張花梨木的書案,有了盒子的硯台放上去,原來滿壁圖書的書房,忽然就多了傳統書齋的儒雅與精緻。

  對講究的人來說,喝茶也是這樣,茶葉固然要講究品種季節,泡茶的茶壺、茶杯、茶海、勻杯、茶則,無一不是講究的重點,甚至燒水的爐子、水壺、放茶葉的罐子、杯墊、茶桌,都絲毫不能馬虎。

  年輕的時候剛剛接觸比較講究的喝茶,常常覺得台灣人喝茶雖然講究,但顯然仍遠遠不及日本的茶道。茶道不但有專門器具,一定的程序和儀式,甚至要在特別潔淨的「茶室」中進行,請人喝茶和被邀請,都非常慎重,甚至連服裝儀容都要以傳統的服飾出現,茶道的講究,可以說是日本精緻文化的再現。比較起來,我們喝茶,還是「隨便了些」。

  後來接觸多了,才知道不是這樣:紅樓夢第四十一回「賈寶玉品茶櫳翠庵」寫到茶杯:又見妙玉另拿出兩只杯來。一個旁邊有一耳,杯上鐫著「分(原字為左分右瓜)瓟斝」三個隸字,後有一行小真字是「晉王愷珍玩」,又有「宋元豐五年四月眉山蘇軾見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遞與寶釵。那一只形似缽而小,也有三個垂珠篆字,鐫著「杏犀喬(原字為上喬下皿)」。懂得用這樣的茶器喝茶,不只要「有錢」,還要有很多文化的修養。

  日本是唐朝文化的活化石,但唐朝以後喝茶文化仍然繼續在演化,宋朝以後的發展便與唐朝不同,非常精緻的「週邊產品」和「配套措施」更加繁複。除了高檔茶具,還有專門理論論述,和茶有關的詩詞,更是不計其數。光是茶杯,不只是造型、材質,更重要的是要考慮茶盞的顏色對茶湯的影響,金庸在《笑傲江湖》綜論酒器要與酒種相配,例如飲白酒要用瓷杯才能襯出白酒的質樸古風,個中講究,喝茶也不讓酒專美。

  現代人喝茶和古代不一樣,尤其是台灣的烏龍、鐵觀音、文山包種,都有特殊的色澤、香氣和風味,其烘焙、泡茶方式也各有不同,因此要泡出每一種茶的特色,茶壺泥質種類、造型是要講究的,重要的是要知道茶的種類、茶壺、水溫、時間條件的配合,才能喝到好的茶湯。

  一般人喝茶自然不會像紅樓夢或日本茶道那樣講究,不過用好的一點茶器,總是可以增加幾許味覺、嗅覺和視覺上的整體品味,如果加上專用的茶盤、茶桌,那麼就更為完整,至少在一般的家庭中,這樣的小單位必然成為生活美學的真實展現。至於是不是要追求各種昂貴的茶葉,有的普洱茶甚至叫價一餅數十萬台幣,號稱有養生、清血的神效,那就不是喝茶,而是生意噱頭、甚至擺闊和俗不可耐了。

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