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緩解期 改善體質

523
【張翠芬/台北報導】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所教授林昭庚指出,中醫與西醫認為導致氣喘的病因是相類似的,如外感時邪的呼吸道感染,飲食不當的食物過敏,體質傳過敏家族史及病人曾患過肺炎、鼻竇炎病史等;中醫是依人體受外來病邪的侵入而產生的症狀,將過敏原區分為風、寒、溼、暑、燥、火等六種不同的「中醫過敏原」。

  林昭庚說,中醫從節氣時令氣血循環來看,早上3點到5點人體氣血循環走到肺經,影響呼吸道,所以易發哮喘,西醫則認為是3點到5點因氣溫較低,所以易引發氣喘。引發氣喘除了外邪侵犯還有內傷虛損,不論是大人或小孩飲食必須7到8分飽,粗茶淡飯,另外,預防哮喘可多吃杏仁、白朮、人參、茯苓來調理體質,切忌冰冷飲食。

  林昭庚教授認為,中醫的長處在於氣喘急性期時可有效增加排痰,可以輔助西藥緩解氣喘的症狀。若在慢性期時經由中藥的調理,減少氣喘發作,降低每次發作的嚴重度,以減少類固醇的使用量。

  遇到急性發作時,可以西醫治療方式解決急性症狀,運用中西藥合用的巧妙搭配,可截長補短相輔相成。一般而言,急性期西藥效果比中藥快,但是緩解期要長期調養改變體質時,中藥療效則較明顯。

  氣喘用藥和日常保養方式,中醫和西醫有異曲同工之妙。通常氣喘病人在中醫治療後可以發現體質改善,抵抗力變好,感冒次數明顯減少。促進食欲,小孩體重慢慢會增加。整體體質調整好了,西藥停藥後也不容易復發,自然更容易控制、治癒氣喘。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