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地圖儀雷射手術 解決眩光後遺症

987
【張翠芬/台北報導】

  43歲的蔡先生是軟體程式設計工程師,25年前因雙眼近視度數相差 300度,常有頭痛的困擾,因此右眼接受當時最先進的放射狀角膜切開術(RK)。術後卻有夜間眩光,近年來更有頭部緊繃及視力不良的問題,造成生活上極大的困擾。

  彰化基督教醫院眼科教授林昌平表示,過去像蔡先生這類因放射狀角膜切開術所引起的後遺症,醫學上幾乎束手無策,最近他以電腦角膜地圖儀連結準分子雷射為病患重做一次手術後,目前所有症狀已消除,夜間視力更大幅改善。

  臨床上用來治療近視的手術方式約有三種,包括:放射狀角膜切割術(RK)、雷射屈光角膜切除術(PRK)及雷射原位層狀角膜成型術 (LASIK)。RK手術在80年代非常流行,但會使眼球變得較脆弱,且手術效果較難預測,目前除了治療低度數近視或散光患者,已鮮少為眼科醫師採用。

  林昌平指出,度數低的人進行RK手術後較少發生夜間視力的問題,但度數高者,術後常有星狀光芒、眩光等夜間視力的問題。以前導波儀檢查發現,RK術後會造成大量的球面像差,角膜就像不規則的梯型,晚上瞳孔放大時,光源周邊會出現光暈,嚴重影響視力甚至無法外出或開車。

  林昌平表示,對於這類後遺症,過去的解決方法是點縮瞳劑,可是夜視力依然不佳。準分子雷射發明後,可矯正RK術後的殘餘度數,改善視力模糊問題,但對於夜間視力的困擾仍然無解。

  另外,RK手術還有一個缺點,就是矯正效果會持續進行,術後殘留近視的人度數會持續減少,本來無度數者則發展出遠視度數,由於4 0歲的人已開始老花,看遠看近都不清楚,現在卻要準備兩副眼鏡,很不是滋味。

  不過,這些問題目前已經獲得突破。林昌平結合前導波儀及角膜地圖儀等診斷資料,運用新式飛點式雷射,選擇性的切削特定部位,將不規則變形的角膜重塑成圓弧型;蔡先生原本的不規則散光及眩光,在手術後所有症狀已消除,之前未接受RK手術的左眼也同時接受雷射 手術,考量他個人需求保留些許近視,一眼看近、一眼看遠,同時解決老花、近視、眩光與頭部緊繃問題,夜間視力的困擾也徹底解決。

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