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種癌症成長人數最快速?答案是大腸直腸癌,歐美即是以此癌症名列前茅。根據衛生署最新癌症登記報告也顯示,大腸直腸癌(俗稱結腸直腸癌)發生人數首次超過肝癌人數,男性癌症排名第一即是大腸直腸癌。依照國健局統計,目前罹患大腸直腸癌的人數已經年逾1萬人,隨著國人飲食習慣西化,容易攝取過多的高油脂與高熱量食物,也是容易罹患大腸直腸癌的原因之一,可見台灣大腸直腸癌排名趨勢也有與歐美齊步現象。
大腸直腸癌發生與家族史和高熱量、高脂飲食均有關,主要發生部位以直腸、乙狀結腸及降結腸最多,臨床表現是糞便出血、排便頻率改變、糞便形狀變細或有腸阻塞等。歷史上有一些名人也難逃,包括美國前總統布希和雷根、與台灣導演楊德昌等,都曾經為大腸直腸癌所苦。
由於大腸直腸癌的治療包括開刀、化療與電療,加上目前進步的標靶藥物治療,已經大大提升患者的存活率,即使轉移性的大腸直腸癌晚期患者也有不錯的治癒機會。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戴承正表示,在這些階段的治療過程中,病人必需有充份的營養與體力才能負荷,尤其是大腸直腸癌患者手術開完刀後或做完放射治療的患者,腸胃道黏膜容易破損,使患者容易拉肚子,甚至出血,顯得很衰弱,最好攝取容易消化的食物,蔬菜與水果比例逐漸增加。
過去癌症患者的醫療往往忽略了營養的重要性,戴承正表示,任何癌症患者都需要注意補充足夠的營養,目前已經可以經由營養師諮詢,可以給予患者全方位的營養指導,除了適合的食物攝取之外,如果能夠補充營養補充品,也是不錯選擇。
預防直腸癌的發生,要從日常生活做起,戴承正提醒,平時要減少動物性飽和脂肪的攝取,包括如豬油、牛油,儘量選用植物油,少喝酒與吸煙,減少攝食醃漬、煙燻之食品,多攝取蔬果等高纖維飲食,使大腸蠕動正常,並養成每日排便習慣,避免便秘,以及保持規律運動。50至69歲的民眾每兩年至少應有一次糞便潛血檢驗,以早期發現病變,早期診治。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