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吃蛤蜊生蠔牡 罹患急性A肝風險高

2830
【NOW健康 李宛真/台北報導】
蛤蜊與生蠔
▲疾病管制署研究發現,生吃或吃半生未熟的蛤蜊、生蠔及牡蠣等海鮮,容易罹患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

生吃帶殼海鮮,罹患A肝風險高。疾病管制署研究發現,生吃或吃半生未熟的蛤蜊、生蠔及牡蠣是造成國人罹患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的主因,研究人員透過病毒核酸檢測、基因定序,發現絕大部分患者在病發前都吃過這些帶殼海鮮。

疾管署統計發現,台灣每年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病例平均約60至80例,去年則有99例,而今年光10、11月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本土病例達30人,其中25人住院,相較去年同期僅4例,人數明顯增加許多。為此,防疫人員進一步調查感染來源。

疾管署防疫醫師陳婉青指出,針對23名患者糞便及血液樣本進行核酸檢測以及基因定序,發現其中19人的病毒基因極度相似,確定病毒來自於同一感染源,但事過境遷,已無從追查起源頭。

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培哲表示,這30名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患者平均年齡為30歲上下,年紀最小才13歲,基因定序顯示有二族群,族群之間不少人為家族親屬及朋友,推論這些人可能曾一起生食帶殼海鮮。

陳培哲說,國內絕大部分50、60歲以上民眾體內都有A肝抗原,感染風險較低,但若不慎感染,症狀較嚴重,死亡率較高。至於年輕一代幾乎沒有抗體,只要生食帶殼海鮮,就可能感染病毒。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指出,蠔類、牡蠣、蛤蜊及文蛤等貝類水產品,具有濃縮水中病原物質的特性,國際間經常發生民眾因食用受污染水域生產的貝類水產品,導致感染A型肝炎或諾羅病毒等食媒疾病事件。

陳婉青表示,病毒性A型肝炎藉由人傳人或食入受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潛伏期約15至50天,感染後常出現發燒、倦怠、食慾不振、嘔吐、黃疸等症狀,大多數人會自然痊癒,終身免疫。但老人、B肝帶原及C肝患者,併發猛爆型肝炎致死風險高,建議無A肝抗體者可自費接種疫苗。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