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狂拉跑廁所 小心發炎性腸道疾病

820
【NOW健康 楊芳綺/台北報導】
/media/focus/c/images/images/client/2014/1411/1128/141128-4.jpg 
  自體免疫疾病「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因腸道常處於慢性反覆發炎狀態,終身飽受腹痛、腹瀉之苦,有人一天跑十幾次廁所,嚴重影響工作、就學,更多患者因為擔心隨時要上廁所,出門不敢離家太遠,無緣出外旅遊。

  為了幫助病友走出戶外,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全民健康基金會於11月30日舉辦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戶外活動,邀請全台北中南60名病友,在醫護人員、營養師及家人陪伴下,到台北內湖觀光農場一起採橘子,親手做草莓果醬,並聆聽衛教講座。

  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公共關係負責人,也是高雄巿立小港醫院副院長吳登強說明,發炎性腸道疾病屬於自體免疫疾病,20多歲及40多歲青壯年是二個發病高峰,常見症狀為腹痛、腹瀉、體重減輕、血便、疲倦、發燒,常被誤以為痔瘡或是腸炎、大腸急躁症,因此延誤治療時機。

  吳登強指出,大腸急躁症不會血便,感染性的腸炎則不會長時間反覆發作,如果民眾腸胃道症狀持續3個月以上,體重減輕,應盡快就醫診治。一旦延遲治療,可能造成腸穿孔、敗血症,甚至必須開刀切腸等,身心飽受折磨。

  目前針對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主要為緩解症狀,控制疾病,減少併發症,改善患者生活品質,病友需長期藥物控制,定期追蹤。入冬氣溫驟降、情緒變化、突然重感冒,或是壓力大、情緒波動,都會造成發炎性腸道疾病急性發作,病友應加強預防。

  林口長庚醫院營養師曹雅姿提醒,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飲食應以「低渣」為主。在急性發炎期間,完全不能有「渣」,也就是纖維,飲用果汁之前需過濾掉纖維,只能吃完全精緻白米飯。

  曹雅姿建議病友,不要吃粗根莖類,選擇嫩菜葉剁碎烹調。肉類可剁碎做成漢堡肉或肉丸子,放入蛋白,增加柔軟度。多多攝取豆腐、蒸蛋等柔軟富含蛋白質食物,避免辛辣油炸,乳製品,及韭菜、地瓜、黃豆等容易產氣的食物。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