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小巧思 讓早產兒照護更完善

2039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
創新小巧思 讓早產兒照護更完善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張瑜珊護理長表示,結合臨床及生活經驗所產生的想法,在加以改良後,常有意想不到的妙用,能提升早產兒護理照顧的品質。(圖/ingimage)

幾年前生下早產兒的林媽媽,帶著孩子參加高雄榮總早產兒回娘家活動,在聆聽與會者訴說孩子們的狀況時,忍不住紅了眼眶。她說:「因為經歷過那段日子,聽著不知孩子能否撐過呼吸衰竭、開放性動脈導管、視網膜病變、壞死性腸炎的焦慮,是否會有任何後遺症的擔憂,總會回想起當時的情景。」

由於早產兒提前來到這個世界,因此特別脆弱,需要的照顧自然比一般新生兒更多。剛出生的他們,總是直接被送到加護病房,接受專業醫療團隊的全方位評估、照護。這個階段關係到孩子的生存,還有未來一生的健康。無論是床邊即時腦部與心臟超音波追蹤、保溫箱內溫度和濕度的調整、皮膚護理,還是營養的供給,乃至清潔沐浴,都需要細心呵護。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張瑜珊護理長表示,結合臨床及生活經驗所產生的想法,在加以改良後,常有意想不到的妙用,能提升早產兒護理照顧的品質。像毛巾原本在臨床使用的目的,是避免新生兒喝奶時弄髒衣物,但只要稍微變化一下,便可運用在頭部保暖、頭血腫保護和戒斷症候群的皮膚保護上。

在早產兒的照護上,魔鬼氈、環保簡易固定環也可以拿來固定鼻式連續正壓呼吸導管及整理靜脈輸液管路。護理人員在發揮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如果能再加上些巧思,就會讓早產兒的照護品質更為精緻、完善。

早在民國87年,北、中、南五家醫學中心和早產兒基金會便合作成立「早產兒醫療訓練中心」。透過醫療團隊的整合、成果交流、經驗分享,不但提高醫療照護品質,亦大幅降低了早產兒的死亡率。除此之外,更將醫療服務延續至出院後的追蹤,掌握其健康狀況。如舉辦早產兒回院的相關活動,使早產兒家庭得以藉此機會相互鼓勵、支持,有助於評估孩子的發展狀況,讓發展遲緩者得以提早發現、療育。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