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溫差過大 慎防腦中風及心血管疾病意外

1810
【NOW健康 王宇仁/台北報導】
早晚溫差過大 慎防腦中風及心血管疾病意外
▲高血壓通常沒有症狀,也可能沒有任何的不適,一般是經由規則測量血壓後才發現;不過臨床上也有因頭痛、頭暈、後頸部僵硬、胸悶的患者,看診才發現血壓偏高。(圖/ingimage)

太陽花學運持續延燒,又逢季節交替,氣候早晚溫差過大,苗栗一名45歲柯姓員警北上支援勤務,引發過勞,返家後突然倒地昏迷,初步診斷為腦幹出血。台北市立萬芳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外科主任李紹榕表示,氣溫變化劇烈是心血管疾病發病的高峰期,特別是高血壓患者容易引發中風、主動脈剝離等急症,原本即屬於高危險群的民眾,一定要嚴加防範。

李紹榕主任解釋,因氣溫劇烈下降,會使得心血管收縮,心臟負擔增加。若民眾心臟機能較差,無足夠力量維持冠狀動脈血流,就容易發生血管阻塞,造成部分器官血液供需不平衡及心肌梗塞等。相對的,血管收縮會讓血壓驟然升高、心臟的血流受到阻礙,導致心臟要更用力搏動,來通過阻力增加的血管;如此一來在原本動脈硬化或流體力學上受力較大之處,就容易因過強的收縮力而發生血管壁剝離甚或破裂。

高血壓通常沒有症狀,也可能沒有任何的不適,一般是經由規則測量血壓後才發現;不過臨床上也有因頭痛、頭暈、後頸部僵硬、胸悶的患者,看診才發現血壓偏高。正因為高血壓沒有症狀,常被忽略,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傷及重大器官,甚至造成死亡。只要患者血壓控制不佳,就容易誘發中風、心肌梗塞或主動脈剝離。每逢冷熱季節交替,早晚溫差變化劇烈的期間,就是發生這些急症的高峰期。

李紹榕醫師指出,60歲以下者血壓最高及最低需維持在140/90毫米汞柱左右。不過現今有愈來愈多40至50歲的中壯年,血壓雖未超標太多,卻相當逼近上限,臨床上被歸類為高危險群。

這些高危險群如遇到氣溫變化劇烈,血壓只要飆升10到20毫米汞柱,就會一次突破上限,結果引發前述種種高血壓併發症。在眾多併發症當中,以主動脈剝離的致死率最高,也是中壯年最為常見的高血壓急症。

統計顯示,因主動脈剝離送急診的患者當中,約1/2入院前已死亡,剩餘的1/2如沒有緊急開刀,短期內死亡率高達8至9成。即使開刀治療,仍有27%的患者在開刀中死亡,10%的患者最後引發中風,數字相當駭人。

急性主動脈剝離在治療上,必須透過外科手術,進行主動脈置換、以人工血管取代剝離的血管,重新恢復血流。若是心肌梗塞血管阻塞嚴重,無法以心導管氣球擴張及支架來改善,則必須進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這兩項手術的技術門檻高,只有具備緊急心臟外科手術能力的醫院才能進行。

由於高血壓併發症多在患者睡眠中或起床前,一旦送急診,往往是夜間急診人力最不足的時段,且部分急診醫院雖然有能力做心導管、放支架,卻未必有能力進行主動脈剝離、緊急繞道手術等治療,必須轉院,以致治療受延誤,增加致死的風險。

李紹榕醫師提醒高血壓併發症高危險群民眾,一定要事先瞭解住家附近具有心臟外科手術能力的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每逢季節交替,早晚氣溫變化劇烈期間,更需定期回診,請原主治醫師調整高血壓藥物,預防血壓失控,遠離併發症的威脅。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