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切口白內障超音波晶體乳化術和準分子近視雷射屈光手術,可謂是眼科在近年來最大的成就,不論是手術成功率或是患者術後滿意度,均有相當的高水準表現。而最近更是有重大的技術突破,就是飛秒無刀雷射(Femtosecond Laser)成功的由近視雷射手術延伸用於白內障手術,讓眼科的屈光手術更精準,術後效果更上一層樓。
飛秒無刀雷射的第一個臨床案例,是2000年在美國執行,至今已經有13年。當初設計是用於準分子近視雷射屈光手術的第一階段──角膜瓣的製作,希望能超越傳統的板層刀使用,賦予病患享受更佳更安全的手術效果,實際狀態也趨近於眼科醫師的期待。中壢双眼明眼科診所院長張鈞凱醫師表示,因為飛秒無刀雷射的優異表現,科學界又將此技術發展到白內障手術,雖然微切口白內障超音波晶體乳化術已經是相當成熟且普遍的白內障治療方式,但是醫療技術的進步是永無止盡的,目標是降低手術過程中任何外來因子對眼睛所造成的影響,例如降低傷口大小的微創手術等。
在白內障超音波晶體乳化術過程中,對已經霧化的水晶體要移除前,有一些必要的動作,就是製作手術所需傷口、撕囊和劈核。張鈞凱醫師指出,這幾項前置作業,在傳統手術上,都是仰賴手術醫師的臨床技術,技巧性越高的醫師,可以將這幾個步驟做得較接近完美,對醫師執行後續手術和病患所獲得手術結果的幫助越大。如今飛秒無刀雷射的出現,可以藉由科學儀器的協助,在全程電腦監控和執行下,讓手術過程中的許多不確定性降至最低。以手術傷口來說,飛秒雷射可精密掃描和定位,然後做出緊密一致的榫形切口,這是傳統手術無法做出的,優點是傷口小、傷口位置精準、術後復原期快,矯正後的視力更接近手術醫師和患者的期待。
張鈞凱醫師進一步說明,為了置換人工水晶體,必須以瞳孔為中心在水晶體囊袋造出一個環狀撕囊,撕囊必須大小適中,並且若能愈圓且愈居於囊袋的中心位置,就是愈理想。若撕囊製作得太大,就無法完整包覆人工水晶體,製作的太小且沒有居於正中央,水晶體囊袋收縮後,會使所置入的人工水晶體發生位移,患者有可能因此產生非預期的屈光度數。如今使用飛秒無刀雷射前置作業系統,運用電腦規劃,可完成出一個置中的正圓形,降低患者於術後發生非預期屈光度數的機率。
對於白內障手術的劈核,黃雯莉醫師表示,手術醫師可改由觀看電腦螢幕更清楚的執行和監控,採類似「達文西機械手臂」的概念來進行手術,飛秒無刀雷射的電腦系統可以透過3D掃描,掌握眼球結構,精確定位,採事前的程式設計,視患者的實際情況量身製作,先將晶核分成數小塊或是更多,然後就可以減少超音波的使用時間,手術醫師亦可更輕鬆的將已乳化的水晶體吸出,同時也降低了超音波能量對病患眼睛的影響,大幅減少手術對角膜內皮細胞的可能損害。
眼科醫師張鈞凱和黃雯莉同時指出,在白內障手術的前置作業中,環狀撕囊的「置於中心點」及「正圓」是白內障手術成功的關鍵,是所有手術醫師均希望達到的目標,如今可藉由高科技的飛秒無刀雷射協助之下,更輕易的達成。對受術患者而言,術後復原程度高,加上漸進式多焦點等各類多功能人工水晶體的搭配,近視、遠視、散光和老花等屈光狀態可被控制的更精準。白內障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得到,同時也是國人失明的主因,民眾不可輕忽,如有發現視力急遽下降,就該馬上去做檢查,只要感覺白內障已影響到日常活動,以現在的技術,不需要像以前等到水晶體霧化成熟,是隨時可考慮接受手術,提早享有清晰視力。
▲飛秒無刀雷射成功的由近視雷射手術延伸用於白內障手術,讓眼科的屈光手術更精準,術後效果更上一層樓。(圖/ingimage)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