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日併發躁症 北一女高材生斷送求學路

1897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
學測日併發躁症  北一女高材生斷送求學路
▲左:小蕾(化名)加入北醫附醫「雙極症療癒團體治療」,度過躁症15年。右者為北醫附醫精神科主任蔡尚穎。

 春季氣候詭變,正是俗稱躁鬱症的雙極症好發季節。32歲的小蕾在高二那年首度躁症發作,後來更因躁症使求學之路中斷,受到家族及鄰居排斥,連親戚婚禮都不准她參加。後來小蕾參加「雙極症療癒團體治療」,交到新朋友,如今已有10年未再復發,能獨立工作,也受到家人接納。

 雙極症的盛行率為1%,台灣約有23萬名個案,至少有23萬個家庭直接受到疾病的衝擊。北醫精神科主任蔡尚穎醫師表示,以每名病人至少接觸10人的人際網絡估計,全國高達十分之一,亦即230萬民眾受到影響,社會大眾應瞭解如何面對雙極症病人。

 小蕾曾是北一女高材生,高二那年首度躁症發作,出現暴躁、話多、精力充沛、無法靜坐等症狀。大學學測當天,她躁症復發,在考場大脫序,以為自己是電影「臥虎藏龍」中的女主角,在操場耍劍練功,最後動用119送至精神病院治療,求學之路自此中斷。發病後家人對小蕾態度改變,甚至暴力相向,親屬也排斥她參加婚慶,街訪鄰居更是對她投以異樣眼光,小蕾的人生從此轉變。

 後來小蕾定期至北醫附醫接受團體治療,結交新朋友,擁有幾位「智囊團」協助面對生活壓力。她也開始工作,經濟獨立還能夠幫經濟有困難的親戚,重獲家人接納,如今已持續10年未再嚴重復發也未再住院。

 蔡尚穎表示,受雙極症所苦的並非只有病患一人,周遭親人、朋友鄰居都會受到影響,如果家人採取「過度干預、過度保護、過度敵意」等態度,都會影響病人的情緒,延誤病情自然緩解的過程。

 雙極症是可以完全康復重返社會的疾病,但需要避免復發最重要的是有賴於家人及社會的支持。蔡尚穎醫師建議,患者家屬及友人首先要認識疾病症狀,把握三個「不過度」原則,那就是不要「過度干預、過度保護、過度敵意」,就可自然與個案相處,也讓病情提早緩解。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