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性藥物疹易混淆 患者應熟記致過敏藥物

4600
【NOW健康 黃筱雅/嘉義報導】
固定性藥物疹易混淆 患者應熟記致過敏藥物
▲藥物可能引發許多不同皮膚疹,有時會讓人誤以為是一般皮膚炎。(圖/ingimage)

皮膚出現黑色斑,背部發癢,不少民眾可能起初不以為意,但時間久了就會擔心身體是不是出問題?一個中年男性偶然發現皮膚上出現大小不一致的黑色斑,不痛不癢,擔心是不是黑色素細胞癌或是肝腎出問題,經醫師檢查追蹤才發現,這些程度不同的皮膚症狀,都是固定性藥物疹所致。

成大醫院一般皮膚科主治醫師林子凱表示,這名男性身上的黑色斑有數個,小如硬幣,大如掌心,主要分佈在背部。經過詳盡詢問,男子才想起在前一陣子因為尿酸發作,腳踝腫痛,到藥局買止痛藥,服用三四天後疼痛緩解就自行停藥,接著背部就有發癢和濕疹情形。

起初男子不以為意,直到家人才發現到背部皮膚有數個色素沈澱的病灶,十分擔心是嚴重疾病的皮膚徵兆,所以來皮膚科求醫。經研判,可能就是止痛藥引發藥物疹。

林子凱醫師解釋,藥物可能引發許多不同皮膚疹,有時會讓人誤以為是一般皮膚炎,大部份的固定性藥物疹,病灶數並不會太多,有時只有一個,可能發生在皮膚及黏膜,如軀幹、手、腳、唇部、或生殖器。

通常患者在服藥30分鐘至數小時內,產生明顯邊界的圓形或卵形的紅斑,有癢感或刺痛感,之後病灶中央逐漸變成灰色、紫色或褐色,可能形成水泡或糜爛。病灶消失後,常留下暗褐色的色素沈澱。

如果日後再次使用同種藥物,過敏病灶會在患者原先發作的位置再次發生,因此叫作固定性藥物疹。如果一直反覆使用同種藥物,過敏反應將會愈來愈厲害,發生明顯的水泡,類似多處燙傷的皮膚病灶,這時就稱作水泡性固定性藥物疹。嚴重時甚至得在加護病房治療。

林子凱醫師指出,通常容易引起固定性藥物疹的藥物包括抗生素、非類固醇類抗炎藥物(消炎止痛藥)、鎮靜劑、緩瀉劑等幾大類。一旦發生固定性藥物疹,治療上要注意傷口照護,避免感染,可以類固醇來減輕發炎。

林子凱醫師提醒,患者應記住會導致自己過敏的藥物名稱,以後看病時一定記得告知醫師,避免再服用同一種藥,以防再次發作。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