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胖不是胖? 未來罹心血管機率高三倍

2161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
小時候胖不是胖? 未來罹心血管機率高三倍
▲ 在電視選秀節目中表現優異的「愷弟」(尉庭愷)也應邀出席記者會,擔任安心小超人的代言人。

 小時候胖不是胖?但研究發現,小胖子長大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比一般人多三倍!馬偕紀念醫院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林珊妙表示,幼兒周歲後,父母就要開始注意小孩的體重,是否在標準範圍,避免未來糖尿病、高血糖、高血脂等心血管危機一一找上門!

 為響應2012世界心臟日主題「婦幼安心 全家歡心」,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舉行記者會,提出的「安心7要」(Life is simple 7),並在基金會網站設置「安心小超人」衛教遊戲本供民眾下載,呼籲全家大小一同檢視生活型態,遠離心血管疾病。

 在電視選秀節目中表現優異的「愷弟」(尉庭愷)也應邀出席記者會,擔任安心小超人的代言人。穿著一身紅衣的他跳著轟動全球的韓國騎馬舞,渾身是勁,贏得熱烈掌聲。愷弟媽媽說,兒子喜歡運動,又不挑食,所以身體相當健康。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殷偉賢表示,國外研究發現,子女接受衛教資訊,其父母十年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中、高度風險,將大幅減少91%,希望透過「安心7要」,從小做好心血管疾病衛教管理,由孩子傳遞正確保心知識,勝過專業者苦口婆心。

 殷偉賢指出,「安心7要」為7項維護心臟健康的簡單生活概念,包括:積極運動、控制膽固醇、控制血糖、管理血壓、管理體重、吃得巧和戒菸。雖名為簡單,多數國人卻無法完全達成。其中包含各項健康指標,建議國人從改變生活型態,為自己健康加分。

 林珊妙醫師指出,生活型態的改變,一定要從小做起。根據國際性兒科醫學雜誌一項針對6-10歲學齡兒童研究顯示,九成以上的肥胖或腰圍過粗兒童,每天花超過2小時看電視、玩電腦、打電動。肥胖是後天兒童心臟病最重要的指標,孩子若有肥胖、腰圍過粗問題、血壓偏高,甚至出現糖尿病前期徵兆都需特別注意。

 殷偉賢認為,過去常把心血管疾病衛教的重點放在成人,甚至高齡者身上,其實家中子女是全家健康的縮影,其衛教觀念更會影響家人。如果從學童時期開始做好體重控制,就能提高未來健康的保障。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