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未評估 喝水竟從鼻子流出

4380
【NOW健康 黃筱雅/台北報導】
拔牙未評估 喝水竟從鼻子流出
▲ 臨床統計指出,拔牙時造成「口竇瘻管」的發生率,以「上顎第一大臼齒」,也就是六歲時長出的第一顆永久牙為最高,約65%;其次是「上顎第二大臼齒」及「智齒」,佔30%,而「小臼齒」最少,約佔5%。(圖/ingimage)

只是喝點水,竟然喝到水從鼻子流出來!醫師警告,民眾於拔牙前若沒做好口腔檢查,當心手術留下後遺症。日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收治一名患者,喝水時,水會順著鼻孔流出,還合併頭痛症狀,經診斷,發現是之前拔上顎第一大臼齒所留下的後遺症,形成「口竇瘻管」,鼻子和口腔意外相通。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口腔醫學部部主任陳立愷醫師表示,這名患者不只是喝水或攝取流質食物時,會經由鼻子流出,就連輕捏鼻子吹氣時,口中還會冒出氣泡,就像是有特異功能。

 臨床統計指出,拔牙時造成「口竇瘻管」的發生率,以「上顎第一大臼齒」,也就是六歲時長出的第一顆永久牙為最高,約65%;其次是「上顎第二大臼齒」及「智齒」,佔30%,而「小臼齒」最少,約佔5%。

 陳立愷醫師分析,拔除上顎後臼齒時,牙根距離鼻竇較近,部份患者間隔組織較薄,若手術不慎便會弄破組織、造成「鼻竇穿通」,形成「口竇瘻管」。如果沒有妥善治療,將會嚴重影響說話、呼吸和吞嚥,久而久之還會形成「鼻竇炎」。

 若有民眾已經形成「口竇瘻管」,陳立愷醫師建議,只要清除瘻管已形成的分泌物,並將接近臼齒部位、有再生能力的「上顎黏膜」,進行一「通道式顎側瓣膜覆蓋」,就能避免喝水、流質食物再從鼻子流出來。

 該如何預防「口竇瘻管」的形成,陳立愷醫師認為,民眾於拔牙前就應由專業醫師進行仔細的口腔檢查,其中包括全身病史的瞭解與X光攝影,再決定適合的拔牙方式,如果病人的「鼻竇」和「臼齒」間的黏膜組織過薄,不妨將臼齒的牙根分割,不但較容易拔除,也不會因用力過猛而造成併發症。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