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時光戶外旅遊興盛,許多民眾選擇清涼的水上活動、也有些人到山上避暑享受大自然的芬多精,不論從事任何活動,如果沒有適度地補充水分,很容易會「中暑」、危害身體健康。三軍總醫院內科部腎臟科主治醫師陳俊吉指出,近日有名男大生暑期出遊,因運動加上天氣炎熱而大量喝水,結果出現噁心、頭暈等不適情況,送醫後竟發現是「急性水中毒」。
一般傳統觀念認為,運動、從事戶外活動時,應多補充水分、以保健身體,還能預防或減輕可能發生的「急性熱傷害」。陳俊吉醫師解釋,若無限制或短時間內大量飲用水分,卻可能超出身體負荷,造成「急性水中毒」、誘發「急性低血鈉」。「低血鈉」有明顯腦水腫,並產生頭昏、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嚴重還會出現躁亂、昏迷、癲癇、意識不清、呼吸窘迫等,甚至造成死亡。
一名健康的21歲男大生,利用暑期與好友們單車環島旅行。由於趕行程,從一大早開始連續騎車十多小時,期間因天氣炎熱,便大量飲用超過十公升的礦泉水和運動飲料,再加上胃口不佳,也僅以水果和奶茶當作正餐。傍晚結束騎乘後,男大生開始出現噁心、頭昏、頭痛等不適,自覺應為「中暑」,而且尿液不多,便繼續飲用礦泉水。
隨後症狀不僅沒有改善,反而加劇並開始出現嘔吐情形,便趕緊送往醫院急救。陳俊吉醫師提到,初步檢查並無高體溫、脫水、明顯水腫等現象;血液生化檢查肝、腎指數正常,不過卻呈現「低血鈉」情形。經適量高鈉輸液治療後,症狀明顯改善,不但如此,尿液也逐漸增加、血鈉濃度恢復正常,隔日體重還減輕近兩公斤。
這位男大生為典型的「運動型低血鈉」案例,幸好即時發現和適當處置,並沒有造成嚴重的併發症。陳俊吉醫師表示,國外有些如馬拉松路跑、鐵人三項等需長時間競賽的項目,已陸續有運動員因發生「運動型低血鈉」而不幸喪命。因此,各個運動醫學會都提出相關呼籲和飲水建議,提醒教練及運動員應重視、預防可能發生的嚴重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