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的清涼飲料糖份高,如過量飲用,不但容易增加體重、腰圍也會著上升。民眾若至速食店購買飲料時,詢問熱量及容量,店員卻常是一問三不知!董氏基金會公佈最新針對「速食業者販售飲料」調查,發現飲料容量及熱量標示不清,門市人員甚至還提供錯誤資訊,誤導消費者購買季節性商品。
董氏基金會於今年7月中,派員針對7家速食業者、共147間門市,隨機調查熱門的常態性飲品,其中包括冰可樂、冰紅茶、季節性飲品的容量及熱量;並透過與店員實際互動,觀察店員的專業性。
董氏基金會營養師尤宣文表示,在這7家速食業者中有6家可以至官方網站查詢到營養標示,但實際調查147間門市後發現,僅有67%門市提供常態性飲品的營養資訊,至於季節性飲品營養資訊顯得不足,僅有18%門市提供,而且資訊品質還參差不齊。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同一家業者,其飲品容量標示單位有盎司、毫升,甚至還有公克,或者是僅標示中杯熱量、但未提供容量。因此,即使有標示出來,一般消費者仍然難以一目了然。尤宣文說明,詢問147間門市,發現約有八成門市人員可用盎司回答出飲料的容量,但卻有41%回答錯誤或不知毫升數,甚至有近五成的門市人員無法回答出熱量。
另外,部份業者容量標示,並未使用一般台灣民眾熟悉的毫升(ml)或c.c.,而是以美式的盎司(oz)為單位,甚至有兩家業者僅以大、中、小杯區別不同的熱量。但不同業者對於大、中、小杯的容量定義大相逕庭,例如麥當勞中杯為22盎司(650ml),但摩斯漢堡中杯卻為16盎司(463ml)。
尤宣文提到,部份業者促銷的季節性飲品,高達75%門市人員回答錯誤或不知道熱量,甚至還發生當消費者要選購較低熱量的飲品時,門市人員誤推薦熱量較高的季節性飲品。業者應該加把油,不論是在文宣或是門市人員的訓練上,都應提供消費者足夠且正確的資訊,讓消費者在選擇時能夠有所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