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溫差大 小心猝死發生

2097
【NOW健康 彭慧雲/台北報導】
初春溫差大 小心猝死發生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心臟內科主任李政祐表示,急性心肌梗塞是冠狀動脈心臟急症中最嚴重的疾病,造成急性心肌梗塞最大元兇首推冠狀動脈粥狀硬化。(圖/ingimage)
 今年的春雷乍響,意謂著寒冷的冬季已結束,溫暖的春天即將展開。但是春天氣溫變化相當大,中午時刻可能飆到27、28度,但是早晚卻是稍凉的氣溫,或是這幾天溫暖,接著卻又是極低溫來臨,這樣的溫度變化,讓許多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常常感到不適,更嚴重的甚至就發生心肌梗塞,甚至不幸猝死。

 69歲邱先生日前突然發生嚴重胸悶,合併冒冷汗,一小時後不僅症狀加劇,更出現呼吸困難情形,由家人送至急診室。據家屬表示,患者本身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時間長達20年。經緊急進行氣球擴張術,並完成心導管治療後,驚險撿回一命。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心臟內科主任李政祐表示,急性心肌梗塞是冠狀動脈心臟急症中最嚴重的疾病,造成急性心肌梗塞最大元兇首推冠狀動脈粥狀硬化。

 心肌梗塞的定義是心肌細胞因其供應氧氣及營養的冠狀動脈完全阻塞(或幾近完全阻塞),在短時間內(20至30分鐘)造成心肌細胞壞死,後續的嚴重併發症包括心律不整及心臟衰竭。

 李政祐指出,抽菸、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都是造成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其中又以抽菸及糖尿病為甚。而急性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狀包括明顯胸悶、盜汗、呼吸困難。但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卻不一定有明顯典型症狀。

 萬一發生急性胸痛,尤其懷疑急性心肌梗塞,應迅速就醫。統計數據顯示,急性心肌梗塞死亡者有一半發生在頭一小時內,死因以發生惡性心律不整最常見。治療急性心肌梗塞分秒必爭,愈早打通阻塞血管以救回瀕臨壞死心肌,減少心臟受損範圍最為重要。

 李政祐進一步表示,除了口服抗血小板藥物外,目前打通冠狀動脈的方式有二種,包括注射血栓溶解劑或心導管術(以高壓氣球及血管支架來維持血管暢通)。此兩種治療方式各有優缺點,需要心臟科醫師專業判斷。近幾年來,心導管術的進步,讓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死亡率,從過去20年的15至20%降低到5至10%,只是從急性發作的頭一個小時內,死亡率降幅有限,所以,如何正確認識心肌梗塞並且宣導防治,減少延誤就醫,相當重要。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