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鬱症勿擅自停藥 當心加重病情

7026
【NOW健康 李逸華/台北報導】
躁鬱症勿擅自停藥 當心加重病情
▲ 人的情緒難免有高低起伏,但若不是因藥物(如興奮劑等)或特殊因素(如甲狀腺疾病)引起,其持續時間過長,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功能、工作或學業,這時可能就要懷疑是否得了「躁鬱症」。(圖/ingimage)
 難得連假四天,台灣北部卻籠罩在綿綿陰雨中,許多民眾直呼悶到快發霉。其實,連續假期加上氣候溼冷,也是躁鬱症病患好發季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藥劑科總藥師梁蕙文提醒,躁鬱症病人只要按時服藥,與醫師及藥師密切配合,就能使躁鬱症復發率降至最低,讓情緒可以控制在良好狀況。

 梁蕙文表示,所謂「躁鬱症」是指病患週期性出現情緒過度高昂急躁的躁症,以及情緒過度低落、鬱悶的憂鬱症,是一種「雙極型疾患」。一般躁期第一次發病的平均年齡為21歲,超過80%的躁鬱症病人,一生中會有超過4次發病期,但兩次發病期之間,情緒與常人無異。

 人的情緒難免有高低起伏,但若不是因藥物(如興奮劑等)或特殊因素(如甲狀腺疾病)引起,其持續時間過長,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功能、工作或學業,這時可能就要懷疑是否得了「躁鬱症」。

 梁蕙文指出,通常治療躁鬱症是以提供情緒穩定劑為主,但依症狀不同,須合併抗精神病藥物,安眠藥物及抗焦慮藥物治療。情緒穩定劑包括大眾較為熟知的鋰鹽,抗痙攣藥物Valproic acid(例如帝拔顛)及Carbamazepine(例如癲通)。但病患必須留意服用藥物產生的副作用。

 使用鋰鹽,可能會有顫抖、多尿、腹瀉、嗜睡、疲勞、口渴、注意力和記憶力變差,少數病人腎臟功能會受到影響,建議病患隨身攜帶冷開水或咀嚼無糖口香糖止渴。如果使用抗痙攣藥物,則必須當心有類似感冒症狀或皮膚出現紅疹,若不慎發展成史帝芬強生症候群(Stevens-Johnson syndrome),會有出疹,黏膜潰爛導致感染的致命危險。其他副作用包含鎮靜、嗜睡、胃腸不適及掉髮,病患亦須注意。

 梁蕙文表示,躁鬱症除了依賴藥物治療,從日常生活裡也能找到協助病患走出心理陰霾的方法。像規律攝取必需胺基酸及富含蛋白質,適量補充維他命及礦物質。每週至少3次規律的有氧和重量訓練,學習按摩、瑜珈等放鬆減壓技巧。多參加個人團體或家庭心理治療,症狀發生即時回診,都是有助降低發作的方式。

 許多病人及家屬常誤以為病情穩定,或無法忍受副作用就自行停藥。梁蕙文提醒,未經醫師評估而自行停藥將導致復發率升高,復發後可能必須服用更多藥物,更高劑量,耗費更長治療時間,忍耐更多副作用,病情才能控制。病患若有疑慮,應諮詢醫師調整藥物類及劑量。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