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致腦癌?尚無實驗證實

2370
【口述/陳翰容 整理/編輯部】
手機致腦癌?尚無實驗證實
▲惡性腦瘤以「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最為嚴重,復發率也極高,治療起來相對棘手。陳翰容說明,腦部的神經系統分為傳遞訊息的神經細胞,及供給營養的膠質細胞,而只要腫瘤名稱包含「母細胞」這種原始細胞,通常惡性度較高,因為分裂很快、形狀多、變化也很多,才稱為「多型性」,代表沒有固定形狀,如星狀一般的四處延伸。(圖/ingimage)
 自從手機被發明之後,全球就進入了人手一支的手機世代,甚至有些人沒有手機就沒有安全感,無法入眠;然而,手機電磁波是否會對人體造成危害,成為熱門討論話題,最常接觸手機的頭部也陷入危機,到底手機是否容易使人罹患腦瘤?義大癌症治療醫院院長、神經外科教授陳翰容醫師說:「目前尚未有研究證實會影響!」

 腦瘤型態多變 神經系統癌變危險度高

 現代人生活周遭電磁波無所不在,但事實上都未有研究可證實對人體有危害,民眾無需驚慌緊張,造成腦瘤的成因至今仍無定論,專家正在研究中,主要是腦部細胞之基因發生突變,造成癌病變。腦部腫瘤令人聞之色變,似乎已和死亡畫上等號,陳翰容表示,其實腦部腫瘤種類很多,可分為良性與惡性,並非所有腫瘤皆需開刀切除,也並非所有腦瘤皆會致命。

 惡性腦瘤以「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最為嚴重,復發率也極高,治療起來相對棘手。陳翰容說明,腦部的神經系統分為傳遞訊息的神經細胞,及供給營養的膠質細胞,而只要腫瘤名稱包含「母細胞」這種原始細胞,通常惡性度較高,因為分裂很快、形狀多、變化也很多,才稱為「多型性」,代表沒有固定形狀,如星狀一般的四處延伸。

 術後輔助治療 藥物發展延命

 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平均每年新增500-600人,多好發於50到60歲,但所有年齡層皆有可能罹病,兒童或老人皆有可能;症狀隨著腫瘤生長位置而不同,若生長於腦幹,即十分危險,不僅無法手術切除,還會造成複視、吞嚥困難,甚至癱瘓、昏迷;若腫瘤過大使腦壓增高,還可能出現腦水腫、頭痛,或其他症狀,如喪失語言能力、個性驟變等,但通常出現這些症狀多已是晚期,最後只能臥床靠儀器維持生命。

 腦部腫瘤通常要靠病理鑑定後才能判斷型態,因此治療程序多先以手術為優先,由於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如星狀的延伸至腦部組織,不易完全切除,術後可能殘留,導致復發率更加提升。目前術後通常會以核磁共振及斷層掃描追蹤患者狀態,再輔以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以控制癌細胞不再發展;陳翰容表示,30年前幾乎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治療腦瘤,患者平均存活期只有11個月,現在科技發達,新藥物不斷被研發推出,已有如化療藥物帝盟多、標靶藥物癌思停等新發展,將存活期延長至16個月,甚至有患者存活了8年。

 標靶藥物的發展讓醫界看到曙光,抑制腫瘤血管新生,可減少腦水腫降低患者腦部壓力,並延長疾病緩和期,讓患者得到更好的生活品質,不用時常奔波至醫院。目前國際間也有許多關於標靶藥物的研究正在進行,陳翰容表示醫師們都樂觀其成,認為是未來的治療趨勢。

 癌症專門醫院 替患者謀福利

 癌症患者越來越多,癌細胞平均20分鐘分裂一次,成長速度之快令人震驚,所幸目前不只有新藥物可改善患者生活品質,即將於2013年啟用的義大癌症醫院,即是針對目前越來越多的癌症患者所成立的醫療中心。除了匯集各科菁英醫師,也將會引進最新的質子治療、重粒子治療等放射治療設備,以更強的能量來對抗腫瘤,將可降低放療次數,就像拳擊手以比目前強1800倍的威力打擊,能一拳擊倒對手!

 另外,也會成立臨床藥物試驗中心,與國際藥廠合作,進行各項符合醫學研究倫理的新藥試驗,期望能找出更多更有效的藥物,造福更多癌症患者。而醫院的裝潢也會著重患者感受,以明亮、陽光的風格為主,希望讓每位患者就診時,不會感覺冰冷、陰暗,而是充滿希望且溫馨的。

 陳翰容建議,因為腦瘤相當複雜,每個人的身體狀態也都不盡相同,因此沒有一定的治療準則,但若罹病,應把握盡量切除腫瘤之原則,降低復發機率,醫師都會針對不同患者制定專屬的治療計畫,民眾切勿恐慌,若有相關症狀,請盡速就醫,莫聽信偏方或擅自服用草藥,避免傷身。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