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損傷新希望 神經再生人體試驗有成

2202
【NOW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
脊髓損傷新希望 神經再生人體試驗有成
▲此新醫療技術與傳統脊髓手術差異在於傳統手術為脊髓外部之『固定與骨性減壓』,而新技術為在此之後,接續將脊髓硬膜打開進行脊髓內部之『顯微脊髓減壓及將損傷脊髓進行神經修復術』。

全球因脊髓損傷而致全身癱瘓的患者非常多,目前利用神經外科修復手術及雞尾酒配方將神經移植在胸椎全截斷的大白鼠脊髓內,其實驗結果首度證明神經移植後不但中樞神經可以再生,而且部分後肢運動功能亦可恢復,這項成果早於民國85年發表在「科學」期刊。負責此項研究計劃之一的台北榮總鄭宏志醫師於86年返國後,歷經12年,以此新醫療技術合計於台北榮總醫院完成2期3次共133案例,部位包含頸椎、胸腰椎、臂神經叢、腓總神經等部位之修復,此人體試驗成果證實新醫療技術具安全性及有效性。

 一名50歲楊小姐,因車禍導致右臂叢神經三條神經幹之中兩條斷裂,第三條半斷,導致右上肢完全癱瘓。車禍後大約兩個月接受新醫療技術治療,術後三天,楊小姐的大拇指已可以微動,一個月後肩膀、手肘和其他手指頭陸續恢復。

 此新醫療技術與傳統脊髓手術差異在於傳統手術為脊髓外部之『固定與骨性減壓』,而新技術為在此之後,接續將脊髓硬膜打開進行脊髓內部之『顯微脊髓減壓及將損傷脊髓進行神經修復術』。人體試驗成果證實本新醫療技術具安全性及有效性,並獲得衛生署醫事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結案。

 鄭教授研究成果先後發表於國際神經脊髓損傷領域期刊之論文共39篇,此新醫療技術讓台灣在國際神經醫學修復領域取得重要領先地位。又本新醫療技術的人體試驗,從臨床前期、臨床一期、臨床二期,均在台灣台北榮總完成。

 本新醫療技術主要在先期能讓脊髓損傷部位獲得有效控制,不讓損傷範圍擴大,同時配合復健來恢復部分神經功能,進而達到修復之功能,其療效已獲證實。但是恢復的狀況與正常仍有差距,因為受限病患的年齡、受傷部位、受傷程度、受傷時間及復健配合度,其療效亦有不同程度的差別。此新醫療技術只是神經修復的第一步,針對修復後所遺留不同疼痛的紓解、張力的變化及導致生長阻礙的神經疤之處理,均為接續研發之重點。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